人类幼崽究竟是如何学习文字的?可能和我们大人想象的完全不同 | 李甦


本文来自中国科普博览大家族
格致论道讲坛(ID:SELFtalks)

如果你想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最好要让孩子经常看到你在读书。


李甦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格致论道第78期 | 2022年03月26日 北京



大家好,我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李甦,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有关阅读的。

 

阅读跟每个人的生活关系都非常密切,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阅读。在个体阅读能力的发展过程当中,小朋友们学会阅读并且在阅读当中学习,这对于他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我的研究对象是3-6岁的小朋友,所以我们今天就从阅读的萌发、从早期阅读说起。

 


Part.1

                       
阅读的萌芽,到底有多早?


提起早期阅读,大家可能都有一个很关心的问题:早期到底是多早呢?传统的观点认为,只有在六七岁小朋友们进入到小学之后,开始正式学习文字、阅读的时候,他们的阅读能力才会发展。但是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很多研究者都发现,其实我们人类的阅读能力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萌发了。所以他们提出,六七岁入学前的阶段叫读写萌发阶段。

 

孩子出生之后,他们在接触到丰富的文字环境时就已经开始了阅读、学习的旅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小朋友会学习一系列的读写萌发的技能,还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比如说,有的小孩学得好一点,有的可能稍微弱一些。最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里,孩子特别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这是我们帮助孩子成长和提升的好时机。这就是为什么早期阶段如此重要,也是我们研究、关注这个时期的重要原因。

 

▲ 小班(左),中班(中),大班(右)


说起早期读写萌发的阶段,在小朋友们没有正式学习文字、阅读时,他们都能获得些什么样的技能与能力呢?上图是我们在幼儿园请不同年龄的小朋友自发书写的一些作品。自发书写的意思就是随便写,只要是写字就好,想写什么都可以。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龄的小孩写出来的作品是不一样的。这些作品其实可以反映出小朋友在很早的时候对于文字形态功能的认识。

 

图片最左边是小班的小朋友写的,他们大概有3-4岁,写出来的字在成人看来根本就不是字,但是里面其实包含了很多的文字特征。比如,文字肯定和画是不一样的,是一行一行地排在一起的,而且是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的。

 

图中间中班的孩子就好很多了,我们已经能看出来汉字的基本形态了。虽然真的不太像是字,但每个字都有一个独立的单元,每个单元之间还有间隔,文字图形的内部还有很多短线条。这些其实都是儿童对于文字的最初认识。

 

当然到了图右边的大班,他们的文字经验已经非常丰富了,可以书写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简单文字了。所以你可以看到,在儿童发展的早期阶段,虽然没有开始正规的学习,但是孩子已经具有了很多文字方面的知识。

 

 

上图是一个小朋友写给我的一封信。图中左侧是信封的正面,是他的妈妈帮他写的,他这封信叫做《赠李老师》。在信封的背面,这个小孩用他最喜欢的奥特曼贴画给信封封了口。当我很郑重其事地打开这个信封时,我看到他写了满满的两行多文字。他写的是什么呢?其实我是真看不懂。

 

但是他的妈妈给孩子的读写活动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她把孩子想跟我说的话记录在了这张纸的背面。纸上写的是什么呢?是“谢谢李老师带我们画画”。他虽然没写出我们可以看得懂的字,但是这个孩子已经知道了文字的功能,是用来记录和表达思想的。我们可以发现他写的字很多,但是他说的话很少。也就是说,他写出来的文字和口语当中的词还没有一一对应起来,还在发展之中。

 

 

过了一个多月,他又在教室里写字的时候,我发现他有了新的变化:汉字的笔划更明显了。最重要的是,我在问他的每一个字代表什么含义的时候,他能够进行一一对应了。上图中在他写的字下面,类似“中午吃鸡腿”这些字是我写的。右下他写的是“乌龟世界”,在“乌龟世界”上面有“大”“小”两个字,还有“妈妈”。所以你看,他又取得了一些进步,知道了口语和书面语需要进行一一对应。

 

小朋友在早期阶段,通过跟环境的互动和向大人学习的方式获得了很多的经验。所以在早期的读写萌发阶段,小朋友的口语和书面语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是互相影响、相互促进的。很多研究者也发现,小朋友说口语是对词汇的理解、表达,还有他能不能去讲故事、理解故事,跟他后期阅读能力的关系是特别密切的。所以,看似小朋友在这个阶段都不认字,但其实他已经萌发了很多技能。

 


Part.2

                       
 阅读和书写是如何萌芽的?

那小朋友是怎么样学习读写的呢?他们大概会通过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就是对成人的观察。他们会看成人怎么去读、写,然后来学习。所以,如果你想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好要让孩子经常看到你在读书。

 

第二种方式,是他们与成人的互动,也就是亲子共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我们搭建起了这样的一个社会交往的..,能够让孩子在互动的过程当中跟我们交流、碰撞思想,提升他们的一些认识。

 

最后一个方式,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对书写和阅读活动的探索。每个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都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以我们的研究为例,在我们的环境当中会有很多的环境文字,它和书本当中的文字不一样,通常都有非常丰富的色彩,常常存在于商标上、食品的包装袋上等等。小朋友在接触文字时,这种环境文字对他们的影响是最早,也是最丰富的。

 

那么,不同年龄的孩子到底是怎么样去识别这些环境文字的呢?他们会观察这些环境文字的颜色还是图形呢?我们就设计了这样的一项研究。我们选择了孩子最熟悉的、平常能见到的标志(logo),根据不同标志的属性,进行了实验控制。

 

▲ 环境文字的识别

 

我们选取了最原始的标志,然后逐步地删除掉标志上的一些线索。比如,我们首先剔除了肯德基标志的颜色线索,之后把它的图形线索剔除掉,又变成了手写体,再变成打印体,最后我们又把文字拿出来,放到了一句话当中。在研究中,我们看不同年龄的孩子到底是如何认识这些环境文字的。

 

▲ (Zhao et al., 2014)

 

结果发现,3-5岁的孩子对于带有线索的这些字认得都很好。上图中最上面的两条线,代表对有情境线索的标志的认知能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但是在5岁时,有了一个非常突出的变化:对没有情境线索文字的识别能力开始明显地增长了。也就是说,更小的孩子可能更多依赖有情境的线索去识字,但是大一点的孩子能慢慢地剥离掉这些情境线索,去注意到这些环境文字当中文字本身的信息了。

 

小朋友在学习文字时,是通过非常自主的个性化方式去学习的,和我们想象的可能完全不一样。所以,大家其实不必纠结于到底要不要教孩子识字,因为无论你教或不教,孩子们都是在学习的。


近期,很多研究者都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孩子从环境中学习的方式。他们发现,儿童会利用一种统计学习的方式来获得很多的信息。什么是统计学习呢?生活当中我们感受到的听觉、视觉的信息其实是有一定规律的,而孩子通过跟环境的互动,就能够提取出来这些规律,从而帮助他去学习。

 

 

比如,上图中用绿色箭头连接的字母搭配(辅音中间加元音的组合)是英语中常听到的,但是红色箭头连接的(字母组合)搭配其实是不常出现,很少能听到和看到的。所以,在孩子接触到的这些信息当中会有一些规则的分布时,孩子就会探测到哪几个字或词是经常放在一起的。这些都是帮他们更好地学习的机制。

 

 

同样,在汉字里面也是如此。大家都知道“氵”不可能出现在汉字的右侧,“灬”也不可能出现在汉字的上侧,这些就是汉字信息的一些规律。孩子在大量接触文字的过程中,就会发觉这样的一些规律,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文字学习。



Part.3

                       
大脑对文字经验的反应

我们一直都在不断地研究,到底是什么样的方式推动了儿童的早期学习,上面的例子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刚才看到了儿童早期对文字经验的表现,其实我们也可以了解他们的大脑对文字经验的一些反应。

 

在讲孩子的研究之前,我们先简单地说一下成人。成熟的阅读者之所以能非常快速地去阅读一句话,不用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就是因为我们大脑当中有这样的功能,可以支持我们快速地、自动化地加工文字的字形。


▲ 成熟阅读者的N1效应

(Brem et al.,1999; Bentin et al., 1999;

Rossion et al., 2003; Brem et al., 2005;

Maurer et al., 2005)


上图显示了这种大脑功能在脑电活动上的表现,它出现在我们看到文字后大概140-200毫秒时,位于大脑皮层的枕颞叶。如果大家戴眼镜,大概就在你眼镜末端的位置。在看到文字后那里就会出现的这个负波,我们把它叫做N1。

 

这个波(脑电成分)对于视觉文字非常敏感,和其他刺激相比来看,熟练的阅读者的N1是非常强的。在上面这张图中,左侧实线的部分就是我们看到文字时的反应,它的波幅很大;虚线就是看到其他类型视觉刺激的反应。对文字反应非常大的N1是表现在大脑左半球的。

 

▲ 成熟汉语阅读者的文字N1

(Zhao et al., 2012)


刚才讲的是对成熟阅读者阅读英文的研究,而我们自己也做过大学生阅读汉语的研究,结果也反映出了类似的一些特点。我们大脑左半球的一些电极,对于文字的N1反应非常强。上图框出范围内的红色曲线代表了对汉字的一些反应,它明显高于其他一些视觉刺激引发的脑电活动的反应。

 

▲ 幼儿园(左),小学二年级(右)

(Maurer et al., 2005,2006)


对于那些没有阅读经验的孩子来讲,他们大脑的N1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请看上图左侧。有研究者发现,因为国外很多小孩在入学前一点儿都不识字,所以在幼儿园这个阶段,代表文字的波幅(实线)几乎和代表符号串的波幅(虚线)重合。在学习一年半之后,到了小学二年级时,由于文字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实线的文字波幅的N1部分,明显和符号的波幅分化了。所以,阅读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能够在大脑上找到这样的一些神经活动的指标。

 

▲ 正常儿童(黑线上侧),阅读障碍儿童(黑线下侧)

(Maureret al., 2007)

 

再来说说针对阅读障碍的儿童的研究。我们看到,在入学开始学习阅读之后,他们的N1波形,也就是上图中的实线部分,不像正常孩子的波形那么强。因此,阅读经验可以很准确地使大脑产生一些反应。

 

接下来我们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在早期阶段孩子都已经有了文字经验了,有的孩子阅读经验很丰富,有的孩子可能少一点,他们的大脑活动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做了一项针对学前儿童的研究,研究对象主要是5-6岁的儿童。我们会给他们在头上戴一个可爱的电极帽,这是专门为孩子设计的。每一个小朋友的大脑活动对我们而言都非常宝贵。

 

在这个研究当中,我们按照阅读经验把小朋友们分成了经验多和经验少的两组,给他们看的是两种类型的刺激。一类是文字,一类是他们常见的面孔,这里用的是卡通面孔。选择不同的颜色是为了降低孩子进行任务反应的难度,我们只让孩子判断看到的图片颜色是否一样。(图中的)红色的线条代表汉字,蓝色的代表面孔。

 

▲ 阅读经验少(左),阅读经验多(右)

(Li et al., 2013)


我们发现,阅读经验比较少的孩子,无论是在大脑的左半球还是右半球,文字的波幅和面孔的波幅其实基本一致。但是对于阅读经验多的孩子,红色和蓝色的波幅已经分开了。最重要的一点是,阅读经验丰富的孩子,大脑的左侧的文字波幅,就是箭头指的地方,会更加的明显。

 

这个研究就告诉我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由于阅读经验的不同,大脑可以反映出他对文字的一些反应。这其实也提示我们,在儿童早期阶段,或许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些指标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辨出那些存在阅读困难、或者处在风险之中的孩子。当然,这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去推进。

 


Part.4

                       
如何与孩子一起阅读?

 

儿童的阅读不仅仅只是文字的学习,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活动。比如他们会阅读图画书,并在这个过程中跟成人互动。这个话题可能大家会非常感兴趣,也确实有很多的人在问我:“李老师,怎样和我的孩子一起阅读是比较好的呢?”

 

其实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因为这确实没有标准答案。我们每次选择某种方法与孩子互动的时候,其实都是基于对他个人的发展特点和发展状况的了解。但这其中确实有一个原则,就是调谐。

 

大家可能都听过调频收音机,在我们想听到某个波段的时候,我们总是来回转动那个按钮,来找到最清晰的声音。其实,跟孩子的互动也同理。我们需要基于他的发展水平,去不断地尝试、调整,来找出到底哪种方法对他来讲更合适,而这就是调谐的含义。

 

其实在不同年龄、不同时间,孩子阅读、读写的学习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在早期的1岁前,孩子刚刚来到世界上,此时最重要的任务是了解书,是和书见面、交朋友。所以在这个时期,我们要帮助孩子与书建立连接,要鼓励孩子借助书籍进行探索。我们可以在旁边觉察出他的兴趣,比如他会对哪种类型的内容比较感兴趣等。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他的兴趣来给他推荐更多的书,让他与书建立更多、更深的联系。

 

在2岁之前,孩子的语言已经开始发展了,增进他们对词汇的理解是最突出的任务,也就是要让孩子学习词汇。这个时候,我们在和孩子一起阅读时,需要对一些词汇进行解释,要基于孩子的理解来进行一些拓展。到了3-4岁,孩子的表达都已经很好了,他们可以完整地讲出一句话,这时我们就要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促使他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

 

再长大到4岁左右或是更大一点,孩子的语言能力很强,可以去完整地讲述图画当中的一些内容时,我们不仅要提问和讨论,还要深化他的思考,帮他建立思考的能力。这就是我们讲的,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对于我们给他提供适宜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帮助大家了解小朋友们是如何读图的,他们看图时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上图是我们以前研究时用过的一张图,当时我们想让小朋友根据图片来讲故事,以便通过他的讲述,来分析他是怎样理解图画内容的。大家看到这张图会怎样来讲述呢?会用“有一天”“从前”等词语来开头吗?我想可能会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不同年龄的小孩是如何去讲述的。

 

 

3-4岁的小朋友在看到这幅图时,他们主要罗列了画面上的一些形象,但形象之间还没有建立联系。到了4-5岁的孩子,大概是幼儿园的中班,他们就可以把画面当中的主要意思讲出来了,不过还不够丰富。

 

到了5-6岁,这些孩子已经可以用成人一样的“有一天”开头的模式来讲述了。这说明孩子们不仅能够理解当前的画面,还可以基于画面和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联想、推测,最后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一个小朋友,他讲得非常完整,最后还讲到了“小鸡把伞收好了,一直往前走”,如果再完整的话,还可以加一句“从此小鸡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其实当孩子们在读图时,不是完全地只在读图中已有的东西,而是还在不断地和他们的原有经验、和对世界的认识进行互动。所以,这就促使我们去思考一个更深入的问题:我们虽然是在讲怎么样去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读写能力,去了解和了解他的读写技能的发展,这些都是从比较微观的层次来关注的。但如果从一个宏观层次来看,当人类历史上出现了文字,我们的知识和文化就得以记录和传承,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在儿童的阅读过程当中,我们除了要帮他学习词汇、认识汉字,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还要支持他去学会思考。我们的智力也会在阅读能力的获得过程中得到提升。



怎么更好地去支持他思考呢?我们可以通过扩展孩子的话语、给他提供完整的句子来优化言语输入的质量。同时,我们可以提示孩子去描述画面上的东西,帮助他建立画面中形象之间的联系。我们还可以提示一些类似“因为”这样的词汇,去鼓励孩子推测和联想可能发生的事情,来帮助他建立思考的能力。


我想,这是我们在培养和引领孩子阅读时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不仅仅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思考的能力。


我们之所以喜欢阅读,能够享受阅读的乐趣,最重要的是因为我们在读书时,在自己和书本之间创设了一个独立的思想空间。我们读什么、怎么读,其实在塑造着我们。因此这也是促使我们不断研究孩子的发展特点、发展状况的最重要的动力。只有我们研究得更清楚,才能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发展,为他们创立独特的思想空间。

 

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



来源:格致论道讲坛

本文已获转载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博览立场




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联系webmaster@kepu.net.cn


中国科普博览是中科院科普云..,由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依托中科院高端科学资源,致力于传播前沿科学知识,提供趣味科教服务。


点这里告诉我你在看


标签:
kepubolan
中国科普博览 微信号:kepubolan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优质自媒体

小编推荐

  1. 1 落造句(落叶造句)

    大家好,小伟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落造句以下问题,落叶造句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20、雨落在小草上,看,草儿轻轻地在微

  2. 2 离家出走怎么生存(离家出走该如何生存)

    大家好,小美今天来为大家解答离家出走怎么生存以下问题,离家出走该如何生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问题二:离家出走

  3. 3 怎么查公积金账户余额(苏州怎么查公积金账户余额)

    大家好,小娟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怎么查公积金账户余额以下问题,苏州怎么查公积金账户余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查询这

  4. 4 喜鹊寓意(喜鹊寓意)

    大家好,小美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喜鹊寓意以下问题,喜鹊寓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喜鹊的寓意有喜事到家、吉祥如意等,

  5. 5 就在今晚!怀化这些地方有暴雨→

    湖南省景象台估计今晚至来日湖南中南部局地有暴雨、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色湖南最新天色预告今天白日到晚上,湘西、湘南有

  6. 6 莱商银行网银助手下载(莱商银行网银助手下载官网)

    大家好,小豪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莱商银行网银助手下载以下问题,莱商银行网银助手下载官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首先,

  7. 7 机械制图符号大全(机械制图符号大全及含义)

    大家好,小豪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机械制图符号大全以下问题,机械制图符号大全及含义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GB/T 4459.5-

  8. 8 什么叫ka经理ka是什么意思(ka经理具体工作流程)

    大家好,小乐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什么叫ka经理ka是什么意思以下问题,ka经理具体工作流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冠以KA经理

Copyright 2024 优质自媒体,让大家了解更多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