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云端上的“精神食粮”

时间回到3月28日,上海开始实施分批次封闭式管理。疫情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行动受限、信息不畅、生活不便,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反应逐渐露出苗头。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科研任务不能停,学业压力没减轻。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情绪变化?惯于事事谋划在前、未雨绸缪的中科院人在封控之初,就把解决研究人员、学生、职工和家属的思政问题,纾解情绪压力提上了日程。


云端启迪:疫情下的“创新党校”


疫情之下,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学术、创新和成长上,或许是缓解心理压力、应对不良情绪反应的最优策略。


“当时不知道疫情什么时间结束,但科研创新的思维不能‘断线’。”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党办负责人吴燕华告诉《中国科学报》,“考虑到疫情期间不能举办线下会议,我们就以线上论坛形式,创办了名为‘尚光·奋斗’的云讲坛,进行高层次的线上学术交流。”


今年年初,上海光机所党委将“一号课题”设置为“加强奋斗文化,让青年骨干聚焦主责主业快速成长”,目的是引导青年人把科研选题和事业发展向服务国家需求、解决瓶颈问题转变。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来计划。为使大家充分利用居家时间,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研究所主责主业深入思考,上海光机所策划组织了“学术·创新”和“奋斗·成长”两个系列的“尚光·奋斗”云讲坛。


4月12日,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以“激光制造——挑战与机遇”为主题的首期云讲坛开讲。作为“学术·创新”系列的开篇,讲坛邀请浙江大学微纳光子学研究所所长邱建荣作报告,介绍了激光发展史,并分享了做科研的体会和感悟——享受过程、关注细节、专注而有毅力,同时敢于怀疑、团结协作。当天,500余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围绕激光制造科技、青年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截至目前,讲坛已举办14期。“学术·创新”系列内容涵盖激光制造、光子芯片、二维材料非线性光学等领域。“奋斗·成长”系列主要面向青年职工和研究生,围绕科研工作和研究生就业、择业、创业展开交流探讨,向青年人传授成长秘诀,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讲坛将学术前沿探讨和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筑牢青年人理想信念的根基。每场讲坛都有数百名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研究生参与,线上讨论非常热烈,总感觉意犹未尽。”吴燕华说,“疫情期间,全所重大任务借助云讲坛有序推进,同时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献上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助力科研跑出加速度。”


思政课堂:心理建设是双向过程


学习是个双向的过程。疫情期间发挥心理建设作用的思政课,对作报告者和听报告者来说,获得的收益同样多。


“我在作报告时也大有收获,特别是年轻人在特殊时期依然保持对科研高昂的热情、对完成国家任务的坚定信念,对我而言是很大的激励。”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陶虎对《中国科学报》说。


4月18日,在第4期云讲坛上,陶虎以《心若无旁骛,眼中必有光》为题,讲述了他们利用科技创新实现点“丝”成金的故事。陶虎和同事将蚕丝开发成医疗器械材料和信息功能材料,将中国古老文明应用于脑机接口、人工智能、微纳传感等前沿领域,以实践证明学科交叉和多领域合作往往能催生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


“我以前一直困惑于个人要‘博学’还是‘精研’的问题,陶虎老师给了我答案。”上海光机所团委书记、研究员田野说,“他分享了‘脑虎科技’的创业历程和产业化经验,还提出要敢于和伟大科学家、伟大科技企业对标,找准自己的角色,不盲目跟热点,认清自己的核心能力和兴趣,注重团队的力量。这些对我们很有启发。”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易在报告中介绍了红外探测技术学术前沿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讲述了与汤定元、李爱珍、卓以和等三位身边的科学家交流的故事,分享了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风范;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副主任王佐仁介绍了疫情中上海分院研究人员挺身而出,组织成建制的核酸检测志愿者团队,并克服心理恐惧和重重困难,与疫情赛跑的事迹;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科学中心研究员邓海啸以《向光而行,微光成炬》为题,分享了个人与上海光源共同成长的经历……这些报告在广大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谈到在疫情中作报告的初衷,陶虎说:“作为中科院培养的一名青年科研人员,我有责任、有义务也有冲动来分享个人科研、管理以及创业经历,特别是疫情期间,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共克时艰。”


实践教育:身体力行备足“精神食粮”


疫情期间,上海光机所、上海硅酸盐所、上海有机化学所、声学所东海研究站、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等机构纷纷行动。它们或把“支部建在中控室”,或成立联合防疫保障组,或组织志愿者到社区服务,身体力行进行实践教育。


与此同时,上海分院多个研究所组织各类线上活动,丰富科研和文体生活,并通过媒体对坚守一线的感人事迹进行报道,鼓舞大家在疫情期间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所里组织落实..社区‘双报到’机制,深入社区做好志愿服务。”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综合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主任毛朝梁说,“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双报到’完成率达95%以上,近300名..参加了社区抗疫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达7000多小时,在身体力行中了解抗疫的艰辛,自觉捍卫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封控期间,该所举办“导师讲党课”系列活动,引导青年要有时代责任和社会担当;国际档案日前后,举办党史所史专题活动和“档案中的红色记忆”主题报告会,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此外,针对研究生群体组织各类活动,引领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矢志科技报国。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坦率地说,大家多少都有些紧张和不安。好在所里对我们非常关心,物资保障、核酸检测等方面优先照顾,党课、思想教育、文体活动、线上答辩、毕业典礼等也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关心和鼓励。”上海硅酸盐所2022届博士毕业生陈博文说,“我们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为城市贡献一份力量,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从3月17日起,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邀请心理、医学方面专家,通过云端给学生们带来了《压力情境下的情绪调试》《疫情下的心理压力与应对》等报告,缓解心理情绪。此外,线上人文素养、爱国主义类教育讲座以及神经科学高阶课程等“线上课堂”均正常开展。


该中心还启动研究生年级班主任机制,构建起矩阵化的研究生辅导架构。疫情之下、云端之上,是场考验,也是成长。“脑智向未来”系列活动加强思政教育和素质教育,推动人文关怀,让大家从思考中汲取力量、提升修养,努力从多维度育人,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封控之初,上海有机化学所后勤服务队和..志愿者连夜为留所职工和学生安排临时住宿,安抚疏导情绪,并发放防护物资,回应关切;声学所东海研究站在第一时间解决研究生物资供应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邀请医生进行科学防疫指导,消除恐慌情绪;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举办13期“同心战‘疫’”学术沙龙、5期主题科普活动,不但拓宽了青年人的学术视野,也补足研究人员的“精神食粮”,为跑出科研加速度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科学报

温馨提示: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 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中科院之声”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中科院之声”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



标签:
zkyzswx
中科院之声 微信号:zkyzswx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优质自媒体

小编推荐

  1. 1 上海今起实施多项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政策措施,攻略指南全在这里!

    国度移民治理局通知自2024年5月6日起实施多数便民利企收支境治理政策办法。个中,上海启动实施赴港澳人才签注政策,并作为试点城市之一,先行

  2. 2 什么叫道路红线和道路绿线(道路红线绿线是什么意思图解)

    大家好,小美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什么叫道路红线和道路绿线以下问题,道路红线绿线是什么意思图解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3. 3 【V 视】 北林新闻——在线观看

    2024年5月10日《北林新闻》1单伟红到五营乡、双河镇调研2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北林区开展立法调研3三河镇:春耕生产忙 绘就好丰景4北林区残联组

  4. 4 【集团园】招生动态丨金湾华庭幼儿园2024年秋季托班招生

    秋季托班招生简章金湾华庭幼儿园集体园有妄想、见将来 ,在妄想的幼儿园里,纵情披发本身的闪光点。成为敢想的索求家,成为肯干的生活家,成

  5. 5 超凡脱俗的意思和造句三年级(超凡脱俗写一句话)

    大家好,小伟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超凡脱俗的意思和造句三年级以下问题,超凡脱俗写一句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造句:

  6. 6 断缴清零?事关养老保险→

    列入根基养老保险,能够为我们的退休生活供应一份不乱的养老收入和权益保障,其主要性和需要性不问可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经由其官方公

  7. 7 第27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4年CSCO学术年会第一轮征文通知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官网

  8. 8 一个晒被子的最佳方式,你绝对想不到

    被子能够说是我们旦夕相处的好战友,它陪我们渡过一个又一个伶仃的夜。可惜固然日夜共枕眠,但好多人却忽略了它的卫生,想想看你有多久没晒

Copyright 2024 优质自媒体,让大家了解更多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