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命运随时可能打乱你的人生,但请别轻言放弃


近期,摄影师鹿道森之死和经济学家宋清辉儿子跳楼自杀引发关注。青少年自杀事件频出,甚至还有低龄化的趋势,对此库叔感到异常心痛,对孩子进行抗逆力培养太重要了。


什么是抗逆力?美国心理学会提出,抗逆力是个体在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和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良好的适应能力。它是一种能从困难中恢复过来的能力。


抗逆力强的孩子,通常能够和除父母之外的成人,和关心他们的人产生强烈的社会支持联系和感情联系。因此,父母可以通过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施以积极正面的影响,提升孩子的抗逆力,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成为一个积极、自信、乐观、向上的人。


文丨彭凯平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兼心理学系主任 闫伟斯 坦福大学博士后

编辑丨蒲海燕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书摘,摘编自《孩子的品格》,光尘文化&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8月出版,原标题为《抗逆力——给孩子一颗强大的心脏》,原文有删减,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抗逆力的重要性




抗逆力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理免疫力,是一个人在面对挫折、困境时能够从容应付、坚持不懈的能力。


1981年11月16日,..大阪,中国女排以7战全胜的成绩首次夺得世界杯赛冠军。


在体育竞技中,抗逆力展现得特别充分。就拿几十年前同样被誉为“棋圣”的聂卫平九段在前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那种气势来说,我们也从中看到了这种强大的心理韧性。当然,还有我们的中国女排,无数次面对绝境却不轻言放弃,更是造就了划时代意义的“女排精神”,成为激励无数中国人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


不只在体育竞技中,在我们生活的各种情境中,拥有强大抗逆力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积极品格。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拥有强大抗逆力的人,是有着生存与竞争优势的。因为一个人随时都可能遇到困难,这时能主动寻找办法战胜困难的能力就显得弥足珍贵。这一点在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一项优秀学生核心素养的跟踪研究中也得到了佐证。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几位研究人员长期跟踪清华大学的创新教育模式。这个创新教育模式是指清华大学享誉世界的“钱”班、“姚”班、“学堂班”等培养精英人才的新的教育实践与探索。这是钱学森、姚期智等知名科学家倡导发起的,旨在培养新时代优秀创新人才的教育计划,多年来培养了大量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过去十余年间,一批批最为优秀的清华学子在这里学习、成长并走向更广阔的社会。


科研人员在调查了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轨迹后,对他们进行了全面的测评与跟踪。结果发现,那些能在毕业后长期保持竞争力,取得更大人生成就的学生,除了具备超常的智力因素之外,还至少拥有十项积极的品格优势与美德,其中就包括开放性、同理心、坚韧、坚持、勇敢、感恩、包容、人文价值取向等。其中与抗逆力直接相关的居然就有三项,分别为坚韧、坚持和勇气,同理心与开放性则是与抗逆力间接相关的。


抗逆力是一项特别重要的人格内容,与我们的智力水平、情绪水平一样重要,其体现了一个人处理困难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困难、挫折,而能够承受并战胜挫折,保持完整的人格和心理的平衡,才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2

与生俱来的心理免疫力




心理学认为,抗逆力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免疫力,并且年龄越小,抗逆力越强。这一点只需从孩子学习吃饭和蹒跚学步的表现就能清楚地观察到。如果你观察一个1岁左右的孩子,就会发现他不断地借助身旁的任何东西试图站起来,哪怕不断跌倒,甚至摔痛,哭一会儿后仍然会试着站起来,直到能够独立地站立、行走。这就是孩子强大的抗逆力天性在发挥效用。在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中,抗逆力的天性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帮助孩子建立起行动的能力、坚持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与接纳的能力,等等。


抗逆力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免疫力,并且年龄越小,抗逆力越强。图|图虫创意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儿童心理学家埃米·维尔纳(Emmy Werner)曾做过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可爱岛实验”。


埃米·维尔纳曾对居住在夏威夷群岛中可爱岛的儿童做了一项长期追踪研究:对整座岛上于 1955年出生的698个婴儿进行分析调查。可爱岛的生活条件非常差,在这698个孩子中,许多孩子都跟随酒精成瘾和有精神疾病的父母成长,其中不少父母更是连工作都没有。维尔纳发现,在非常不利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中,尽管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在青春期出现了很多问题行为,比如酗酒、滥用药物、未婚生子等,但仍然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没有表现出这些问题,他们展现出了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且,这些孩子长大后也比那些表现出问题行为的孩子更具个人优势,获得成功的机会更多,生活得也更好。


维尔纳将这些没有表现出问题的孩子称为“有抗逆力”的孩子。也就是说,与那些没有抗逆力的孩子和家庭相比,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庭更容易渡过逆境,获得人生的成功。


“可爱岛实验”的结果让我们看到,即使是从困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未来也可以变得很优秀,拥有卓越的人生,而改变他们命运的,就是他们的抗逆力。这些孩子并没有因为后天的糟糕环境而变得颓废不堪,相反,他们却成长得非常出色。

 

3

走出“挫折教育”的误区




对孩子进行抗逆力培养太重要了。我们现在经常会在媒体上看到类似于下面这样的报道:某个孩子因为遇到一点儿小挫折,比如被父母或老师批评,或者与同学发生争执,就做出很极端的反应,如离家出走、校园暴力、拒绝上学甚至轻生等。


无论是宠溺,还是严苛,都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图|图虫创意

 

实际上,这些问题被发现时,往往已经比较严重了。如果我们了解这类孩子的成长经历,就会发现,很多极端的现象都是有机会避免的。但在家庭教育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上面的两种极端现象。这些现象又非常普遍,父母要么就对孩子过度溺爱与放纵,甚至到了孩子说什么是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程度;要么对孩子进行严厉的管教与控制,甚至到了严苛的程度。无论是宠溺,还是严苛,都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以什么样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与这个世界相处。


越来越多的家长慢慢意识到溺爱孩子带来的弊端,比如孩子会变得自私自利、骄横乖张,遇到困难就退缩等。


那么,家长严厉一些会不会更好呢?比如有一些家长说:“我们对孩子要求很严格,我们还刻意创造一些让孩子吃苦、受罪、遭遇冷眼与惩罚的机会,这就是挫折教育,这不就是在培养孩子的抗逆力吗?”


他们完全错误地理解了“挫折教育”或“抗逆力培育”的概念与本质,更不要说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了。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多都会呈现一种极度压抑、有暴力倾向、冷漠、孤独与疏离的状态。他们虽然比娇生惯养的孩子更能忍受外界的批评与责罚,但也更容易钻牛角尖、走极端或表现出极度的自以为是。


抗逆力相当于人类面对困境与挫折的一种心理免疫系统。既然是免疫系统,那么正常的抗逆力水平就应该体现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不断对自己的行为与认知边界进行突破,从而不断地解决问题,走出困境。


真正的挫折教育,应该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感受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家长要做的,既不是过度保护孩子,也不是对孩子的困难置之不理,而应该和孩子一同面对困难,给予孩子情感上、认知上、思维方式上的全方位支持。


通过家长的支持、引导,帮助孩子形成抵抗挫折的能力和信心。这才是挫折教育的核心。

 

4

抗逆力成就四种优势




积极心理学家和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抗逆力强的孩子更自信,性格更乐观,目标更坚定,意志力更坚强,同时人际关系也更好,更有领导力,未来的生活也更容易美满幸福。可以说,具有强大抗逆力的孩子能在逆境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心理学家约翰·波拉德(John Pollard)就曾提出,有四种个人优势属于抗逆力积极发展的结果。这四种优势分别为:


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包括建立积极人际关系所需要的品质、技巧和态度等。社交能力强的孩子,未来通常会呈现出友善的特质,能够引发他人的积极回应,并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人,总是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并对他人表现出共情、宽容的态度,因而也更容易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问题解决的能力突出


具有较强抗逆力的孩子,总是会积极主动地做事,并且坚韧灵活,遇到困难也不轻言放弃。同时,他们还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并能针对各种问题提出富有意义的见解。


自主精神明显


抗逆力强的孩子自主性也很强,表现为自我意识强、积极的自我认同和对力量的感受等。这样的孩子通常喜欢独来独往,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控制感。同时,他们也更相信未来,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因而也能更积极地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


目标感鲜明


抗逆力比较强的孩子,也对未来更加憧憬,对未来有计划、有信心,并且也相信未来会更好。这会促使孩子快速地摆脱逆境的阴影,成为人生的赢家。


很显然,以上四种优势呈现了递进关系。孩子首先要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才能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继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自主精神,之后为自己树立明确的目标,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孩子在这个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中,不仅抗逆力会逐渐增强,强大的抗逆力所带来的进步也显而易见。

 

5

抗逆力形成的三要素




尽管每个人都具有抗逆的潜力,但却需要得到后天的促进和培养才能发挥出来。国际抗逆力研究计划(International Resilience Research Project,IRRP)曾就抗逆力的形成方式和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从“我有”“我是”“我能”这三个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形成和增强抗逆力。


只要有一位家长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关心、被支持和被理解,就可以帮助孩子对抗逆境与挫折。图|图虫创意

 

“我有”(I  Have)主要指的是孩子从家庭或社会环境中获得的心理安全感,比如来自父母或其他长辈的鼓励、良好的同伴关系、安全的校园环境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与孩子建立亲密的联结。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有并且至少有一个成年人与孩子建立亲密的联结,并能为孩子提供稳定的照料和有效的情感关注,给予孩子一定的理解和支持,这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孩子的抗逆力。


二是给予孩子适当的期望。


如果父母能抱着欣赏、认可的态度看待孩子的长处,并给予孩子明确的期望,顺应孩子的优势培养,那么孩子就会变得自信、坚定而卓越。相反,如果父母看到的只有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并且不断批评、指责,那么孩子就会陷入深深的自卑,对外界的一切都缺乏信心,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个失败者,随便一点儿小挫折就可能将他击垮。


三是多为孩子提供参与各种活动的机会。


要让孩子有机会与他人多接触,并建立联系,发展兴趣,从中获得宝贵的生活经验。而且作为各种活动的参与者,他们也拥有决策、计划和帮助他人的机会。


孩子天性中自带强烈的参与动机与学习动机,正是通过这些参与和学习慢慢建立相对比较完整的世界观与亲社会观念。每个人都是从孩童时代走过来的,在童年时期都会很渴望参与。所以,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就算在活动中孩子出现了“丢脸”的行为,也是完全可以理解与接受的。如果孩子缺乏这样的机会,就很难形成亲社会行为。


人生发展要素缺乏是很多孩子社会性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正因为“缺乏”,所以孩子长大后会下意识地想“弥补”或“替代弥补”。长期处于某种匮乏状态的人,都会在心理上或多或少地产生某种深层次的挫败感与无助感,如果这些挫败感与无助感日积月累,就会变成健康心理的障碍。


除了“我有”之外,孩子还需要另外一个抗逆要素,那就是“我是”(I Am)。


“我有”指的是拥有或不缺乏,而且这种“我有”主要是针对个体与外界事物的所有关系。“我是”则通往内在。一个建立“我是”观念的孩子,在他的心里,“我”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我”就是那个本来的拥有者。因为“我是”,我成为自己的主人,也因此拥有掌握自己的绝对理由。


“我是”强调的是主观的自我认同感与自我肯定,是比“我有”更加强大的自信与内驱力。如果说“我有”会有缺乏的时候,那么“我是”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接纳自己的一切都可以是那么美好。这就需要孩子从小对自己的内在价值观,如自控力、自主性、坚定的信心、自我成就感等,建立正确的认知。


抗逆力强大的孩子,都会有对与错的意识,类似于孟子提到的“是非之心”“羞恶之心”,他们会表现出一种很强的共情力。这样的孩子通常能够坚定地肯定自己的重要性,也会主动关心和帮助身边的人。


孩子要做到这些,需要父母和家人平时细心地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自信心,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让孩子从小就对自己产生积极、正向、强大的自我认知。相反,过于严苛的教育不仅不能帮助培养抗逆力,还会一次次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一个缺少自尊,把自己认定为“没出息、被人骂不上进、不优秀的孩子”,又怎么能够同情他人、接纳自己呢?


第三个重要的抗逆力品质要素就是“我能”(I  Can)。


“我有”表现了孩子与资源的关系;“我是”表达了孩子与自我的关系;而“我能”则体现为孩子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交流会逐渐明白哪些事是自己能做的,哪些事是自己目前还做不到的,以及什么事是自己不能做的。这些都需要孩子在不断经历、不断探索中洞悉。


我非常反对父母为孩子事事包办。虽然这样能帮孩子解决许多难题,避免孩子受伤、发脾气、哭闹等,但同时也剥夺了孩子感受自我力量、探究解决方法和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


与此同时,孩子在面对挫败时哭闹、发脾气的表现并不是什么坏事,反而是一种锻炼自己、审视自己与外界关系的尝试过程。如果因为孩子哭闹就降低对他的要求,或者马上替孩子解决,就会使孩子无法分辨什么是他应该做的或可以做的。


然而,孩子不可能永远待在父母身边,他们必须面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关系。那时,一个无法正确分辨能或不能、为与不为的孩子,又如何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呢?所以,把孩子当成白纸或空罐子,凡事都包办的父母,美其名曰是怕孩子受伤,实际上对孩子的伤害更大。这种影响甚至会贯穿孩子的整个人生。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正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一点点小困难,逐渐形成自信心、独立性、思考能力和坚持精神的。这些都是构成抗逆力的必要因素,并最终成为伴随孩子一生的“隐形的翅膀”,使其在长大后面对更大的挫折和困难时,同样无所畏惧。

 

6

家庭环境如何提高孩子的抗逆力?



 

在前文我们提到的可爱岛实验中,研究者维尔纳除了发现抗逆力与孩子成长的关系外,还有一个重要发现——贫困的家庭本身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压力和逆境。


大量的研究表明,有些方式可以帮助贫困的父母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抗逆力。比如,经常向孩子表达温暖的关怀,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坦诚地表达对孩子的期待,而不是苛刻地对待他们;定期举办家庭聚会;对金钱和娱乐保持正常的价值观,等等。有一篇文献描述道:“在贫困家庭中展现出抗逆力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获得了显著的支持,这使得他们在进入社会后会做得更好。”


可以说,抗逆力是不受种族、阶层或地理环境制约的。孩子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来不断提升这一能力,同时也需要牢固的、支持性的人际关系的滋养,所以家庭关系对抗逆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遇事不怕事”的孩子,未必有强大的后台,但一定有坚实的后盾,那就是家庭成员无条件的关注和支持。满满的安全感就像一把保护伞,可以帮助孩子隔离恐惧、沮丧等消极情绪,使他们迅速离开孤立无援的困境,快速适应环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里需要注意,“无条件的爱”并不是泛滥的意思,而是在终极关怀与接纳前提之下的大爱之心。“无条件”并不是没有条件或不限定条件,而是在合理的规则设定之下,尽可能地给予孩子最大的爱与尊重。也就是说,深沉的爱是无条件的,不能被功利化。但爱的方式与爱的表达是需要条件与前提的,不能成为泛滥的爱与没有遮拦的爱。事实上,任何成功的教育,都是无条件的爱与有条件的爱在实施过程中辩证平衡的结果。


此外,如果孩子周围的社会环境重视教育,凡事都有清晰的结构和明确的规则,孩子在校内外也都能获得积极的指导,那么社会也可以成为增加孩子抗逆力的重要阵地。也就是说,除了家庭之外,学校、社会氛围也是相当重要的,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负有责任与义务的。


那么,家庭环境如何提高孩子的抗逆力呢?


第一,多给予孩子关注和支持。


有研究发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只要有一位家长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关心、被支持和被理解,就可以帮助孩子对抗逆境与挫折。哪怕是曾经遭受创伤的孩子,如果有正向的家庭环境,也能够提升孩子的抗逆力,让孩子用更正向、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各种困境和压力。


我有一位朋友,他的孩子从小到大一直很优秀,几乎没经历什么挫折。高考后,上了国内一所名校。他才发现原来自己在同学中间是十分普通、渺小的,甚至处于接近垫底的位置。这一现实让孩子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还闹着要退学。


朋友了解孩子的情况后,既没有责备他,也没有直接答应他退学,而是在跟孩子深入交谈几次后,给孩子在校园内联系了一个公益项目,鼓励孩子去尝试,并且表示非常相信孩子可以做好。


从那以后,这个孩子就在父亲的支持和鼓励下,慢慢地把自己重新调至归零状态,接受失败,接受普通的自己,一切重新学起。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孩子竟然慢慢变得坚强起来,学习也步上正轨。


可见,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不能接受挫折和失败,只是从小到大听到的表扬太多了,对自己的能力缺乏正确的认知。也就是环境中的假象掩盖了真相的显性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不管是出于礼貌,还是信息不对称,总有些现象的表象与基本事实不符。这就要求父母与孩子能够正确判断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


如果因为这方面的判断失误而给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父母就要成为孩子最坚强的后盾,给予孩子一定的关注和支持,让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力量,进而有足够的勇气处理自己面对的难题。因为在孩子心中,父母永远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也是永远最值得信任、无论如何都接纳他们的人。这种力量是其他人无法给予的。


虽然有些孩子表现出对父母不满,不愿意提及父母的行为,但内心深处仍然渴望得到来自父母的温情与拥抱。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孩子不太相信父母能像自己所期待的那样对待自己,才故意用这种方式将渴望与失望转化成一种类似绝望的状态。在我看来,从来没有绝望的孩子与绝望的教育,只有深藏在心底的对爱、对关注的渴望。


第二,爱与温暖是发展抗逆力的推动力。


孩子的抗逆力是在童年时期养成的,而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家人在一开始是否给予孩子充足的爱与温暖。家人凭借爱的直觉对孩子发出一些关键信号,如对孩子的哭泣、悲伤、沮丧等情绪做出及时的回应,让孩子建立对亲人的原始信任。这种原始信任会有效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所拥有的外在支持,使他们因此而更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孩子日后在面对挫折时,也会感觉自己背后拥有坚实的依靠,也更加勇往直前。


当孩子遭遇失败,陷入负面情绪时,父母应多肯定和鼓励孩子积极学习的过程,如表扬他们的努力、坚持、专注等。这种“重过程,轻结果”的反馈模式,不仅能让孩子获得被重视感,还会使他们因此变得更自信、更积极。


第三,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犯错的孩子。


很多父母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就会对孩子严厉批评,甚至会给孩子贴标签,上升到对孩子人格的否定。比如对孩子说:“你做什么都不行,真没用!”“你真是笨死了,不断地犯同样的错误!”……


这些批评、指责的话语不仅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反而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孩子的心灵受到重创。一项调查显示,4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曾遭受过父母语言上的伤害。他们回忆的小时候,父母对自己无端地否定与责骂,感到自己从未达到父母的要求,也从未让父母满意,虽然十分渴望父母的肯定与鼓励,但每次都失望至极。这就导致他们心中充满了愤怒与对抗,也充满了自责与无助。


抗逆力强的孩子,智力也许不是顶尖的,但性格一定是乐观、积极的。这就提醒我们,在面对孩子犯错时,批评孩子的错误行为就足够了,千万不要上升到人格。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知道,即使自己做错事,也仍然是被爱的。同时还能让孩子知道,人是可以犯错的,重要的是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不必一直为这些错误感到羞耻,甚至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


父母在这方面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价值观与言行。事实上,与其说是孩子犯了错误被批评教育,不如说孩子在此时为父母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场景,让父母学习如何运用积极心态处理孩子所犯的错误,同时检查自己是否也在犯比孩子更严重的教育错误。

 

标签:
zhczyj
瞭望智库 微信号:zhczyj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优质自媒体

小编推荐

  1. 1 那年我们十七岁(那年我们十七岁电影)

    大家好,小美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那年我们十七岁以下问题,那年我们十七岁电影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那年我们十七岁 爱

  2. 2 differ(differs)

    大家好,小豪今天来为大家解答differ以下问题,differs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不同 ; 不同于 ; 有区别 ; 不一致 ; 不一致, 不同

  3. 3 以案释法|土地承包欲反悔 合同在手谁理亏?

    平庄镇某村村民将自家地盘承包出去四年,在此时代发现地盘涨价了,遂反悔想要回地盘,这事该怎么办?近日,平庄司法所调整了一路辖区内因地

  4. 4 喜报!名单公布!

    近日首批姑苏市中小学校“花匠前锋” 党建文化品牌示范学校示范党支部、示范岗评选究竟发布张家港入选3所“花匠前锋”党建文化品牌示范学校

  5. 5 居家风水知识大全(居家风水知识大全书籍)

    大家好,小娟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居家风水知识大全以下问题,居家风水知识大全书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家装风水之卫生

  6. 6 优化支付服务·使用指南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指南

    引言迎接来到中国。您能够选择移动支出、银行卡、现金等一系列支出办事。本指南将为您介绍各类支出办事的获取体式和使用流程。01银行卡02移动

  7. 7 塔宝有话说 | 出文物拟人的游戏了?《物华弥新》的古物拟人是什么水平?

    在目前手游的市场中,脚色设计无疑是吸引玩家眼球的主要身分之一。《物华弥新》作为一款以文物拟工资焦点的策略卡牌游戏,其脚色设计在视觉

  8. 8 防火门等级(防火门的等级有几级)

    大家好,小乐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防火门等级以下问题,防火门的等级有几级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一级防火门是指能够在火

Copyright 2024 优质自媒体,让大家了解更多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