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械知识科普,什么样的枪才能列装部队,枪械指标有哪些

创作不易呀,评论两句和加个关注吧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任何一款产品都有着对应的准则和指标,枪械同样如此。作为一款普及到单兵的作战工具,数量庞大的枪械有着更为详细而苛刻的指标。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大量的外军,尤其是美军指标开始进入国内军迷的“视野”,这也让我们好奇,我们国家对枪械到底有什么标准呢?

枪械指标的种类

提起枪械指标,许多读者都会想到“可靠性”这个名词。诚然,对枪械而言,可靠性是一个“很有分量”的指标,但枪械的指标不止可靠性一个,而是还包括威力、机动性、安全性、适应性、生存性、维护性、经济性等诸多方面。这些指标“数量多”、“范围广”,就像高考一样,各“学科”齐上阵,给枪械同学的学习(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学科的数量是有限的,但每个学科的课本数量却是无限的。枪械的每个学科(指标)下,都有必修一、必修二等多本课本(多个子指标)。以威力学科为例子,它有射程、射速、射击精度、终点效应4本课本,每本课本还有多个章节。比如射程课本中就包括了直射距离、有效射程、表尺射程、最大射程等多个章节。对于枪械同学而言,每一个章节都不算轻松。

学习的内容不仅多,考试的方式还别出心裁。对于重量(质量)、射程、精度、射击寿命这几个学科/课本而言,往往以“定量考核”的形式考试。比如“枪械不能重于3.5千克”就属于定量要求。而对于适应性、存储性、生存性这几个学科/课本而言,它们更喜欢“定性考核”,比如“枪械的存储性要好”就属于定性要求。这个要求就像“学习好”一样,实际上是在同学(类似枪械)之中进行比较。

◎ 外形科幻、塑料外壳、标配光学瞄准镜的AUG于1977年就被奥地利军方采购,比1981年定型的81步枪还要早上几年

内容多,考试多。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枪械同学难免“心力交瘁”。为了给枪械同学减压,这些学科(指标)往往要“文理分科”——在不同的枪械上,枪械的指标会各有侧重。比如水下步枪就会对抗腐蚀性能严格要求,而一般的枪械则不必苛求。

需要牢记的是,枪械的指标并非越高越好——指标应该由国家的工业能力、经济能力、预计装备周期和其战术要求决定,而不是越高越好。合理的指标能够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寿命周期费用,还能在整个装备周期内,提高武器的作战效能。而不切实际的、揠苗助长式的指标就像“应试教育”,会毒害枪械同学的身心健康,阻碍枪械的正常发展。

以我国的81式步枪为例,它的定位就是一款过渡步枪,负责在我国研制的小口径步枪成熟之前,承担“临时工”的角色。这样的枪械自然不需要研制新的材料,也不必对加工方式和生产手段做出巨大的调整。因此,在80年代初期,国外枪械大放异彩,而81步枪仍“土里土气”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它只是一款以“划算”、“应急”为目的的枪械,并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指标详解

◎和AUG不同,诞生更晚的81步枪仍大量采用木制零部件,也没有预留牢固的瞄准镜接口,81步枪的“土里土气”既是工业差距,也是指标定位使然。81步枪的遗憾一直到03步枪(上)装备才算得到弥补

◎ 高度简化的枪械瞄准示意。图中红虚线为枪械瞄准线,即枪管轴线,蓝色实线为弹道抛物线,枪弹水平飞出。绿虚线1、2、3分别代表300米、400米、500米上的弹道高。不同距离上弹道高不同

◎ 我们用杰瑞老鼠作为靶标。如果杰瑞离我们较近,此距离上弹道高较小。那么即使枪弹下坠,但只要我们瞄准杰瑞,子弹就能命中杰瑞

◎ 如果杰瑞离我们较远,此距离上枪械的弹道高超过了杰瑞的高度。那么即使我们瞄准杰瑞,子弹还是会由于下坠严重而无法命中

◎ 子弹恰好能“擦伤”杰瑞老鼠时所对应的水平距离,就是枪械的直射距离。本文中案例已经高度简化,和实际有严重不符。此外,杰瑞老鼠也是无辜的

枪械的指标实在太多,而每个指标内往往又有多个子指标,涵盖的知识范围很广,内容过多。为此,笔者选取了其中一个“大”指标——威力作为讲解对象。威力指标包括了射程、射速、射击精度、终点效应4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和要求。但射程是一个复杂的概念,针对点毁伤武器(比如枪械用的枪弹)而言,常用直射距离和有效射程来表示射程;而对于面毁伤武器(比如枪挂榴弹发射器),则用有效射程和最大射程表示;而针对高射武器(比如14.5毫米口径高射机枪),有效射高这个概念就显得更有意义。

换而言之,不同的枪械,有不同的射程“必修”内容。针对一般的步兵枪械而言,直射距离、有效射程、表尺射程、最大射程4个概念是必修范围,而对于防空武器,有效射高、最大射高才是必修课。本文将对直射距离、有效射程、表尺射程、最大射程做讲解。

直射距离 直射距离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实则超级复杂的概念。它被定义为在标准气象条件下,武器最大弹道高不超过该武器典型目标高度时,弹头飞行的最大水平距离。这句话听着很拗口,在解释它之前,我们要对新引入的两个概念——弹道高和典型目标高度作解释。

我们知道,不同的武器有着不同的目标。对于一般的枪械来说,它的典型目标就是人员,其对应的典型目标高度一般是0.3米,这个高度是人头靶的高度,也是掩体内士兵的暴露高度。而对于轻型反坦克武器而言,典型目标高度则是2米,是装甲车辆靶标的正常高度。

而弹道高则是一个复杂得多的概念。想要准确理解这个概念,必须对包括瞄准、(外)弹道在内的、琐碎的枪械知识有所了解。这些内容我们放在下一节中再讲,本节中,我们先对直射距离和弹道高做一个“删减简化版”的解释。

我们知道,在一些比较严谨的射击游戏中,枪械打出的子弹是会“下坠”的,玩家要提前判断子弹的下坠量,才能准确击中目标。真实的枪弹同样如此,枪弹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其运行轨迹并不是直线,而是一条抛物线。

抛物线是一条二次曲线,是一条弯曲的线,而枪械的照门、准星、目标所构建的瞄准线,是“三点一线”,是一条一次线、理想的、光学的直线。很显然,直线与抛物线无法重合。无法重合的两条线之间,在高度上必然存在一个差值,这个差值被称为弹道高,在一定范围内,两条线之间的最大高度差值被称为最大弹道高。

枪械的最大高度差并不是一个定值,而是像地铁票价一样,随着里程(弹头飞行距离)的增加而变化。一般认为,典型目标高度是枪械最大弹道高的“一道坎”。如果枪械的最大弹道高超过了典型目标高度,那么枪械就会出现射手瞄准了,但子弹下坠严重,打不中目标的尴尬现象。如果枪械的最大弹道高不超过典型目标高度,那么只要射手正常瞄准,枪械就能做到瞄准必打中。

换而言之,对于枪械而言,最大弹道高不超过典型目标高度的最大水平距离,即直射距离,是一段“黄金距离”。这个距离内,射手无需判断子弹高度下降量,无需去打“高度差”,也无需去调节枪械的照门,只需要正常瞄准即可,十分的实用。正因为黄金距离具有巨大的实用性,直射距离也成为评价枪械射程的重要指标。

有效射程 在笔者看来,有效射程则是一个“会说谎”、“信不得”的概念。它被定义为“以规定的射击姿势和射击方法,并对典型目标达到规定的射击精度和足够的终点效能的最大射程”。大家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枪械能够有效打倒目标的最大射程。

但上文的定义会让不少人疑问:既然是最大射程,那么有效射程之外,枪械是不是就“无效”了呢?实际上还真不是,在有效射程之外,枪械并非变得“无效”,而是射击的效能(命中概率)会降低。一般而言,枪械以命中概率计算有效射程,轻型反坦克武器以毁伤概率计算有效射程。

枪械的有效射程是一个统计值,一支枪械的有效射程是400米,就意味着经过一定训练后,绝大多数士兵都能在400米内,保证枪械的使用效率。但绝大多数绝不意味着全部。针对个人而言,如果射手是一名“菜鸟”,那么他使用枪械时,有效射程内的实际效率就要大打折扣。如果射手是一个老手,他手中的枪械真正的“有效”射程,可能比明码标价的400米更大。

◎ 如今国内外的百科网站中,塔沃尔步枪的有效射程仍然是“居高不下”。有人认为塔沃尔步枪的标配瞄准镜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变相增加了有效射程。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直射距离是不会因瞄准镜而改变的

此外,在笔者个人看来,直射距离比有效射程更“有效”。以我国的56式冲锋枪为例子,尽管其有效射程标定为400米,但这个有效射程实际上是要打折扣的——56式冲锋枪的直射距离只有可怜的277米,在277米外,射手就需要调节表尺或者判断高度差才能命中目标,这就影响了枪械的使用效率,400米的有效射程也要大打折扣。而反观以95式为代表的小口径步枪,它们的直射距离,往往就是实打实的400米,和400米的有效射程“等值等价”。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有效射程,才是真有效。

如今,各国枪械的有效射程都出现了“趋同化”。也许是400米这个数字比较吉利吧,各个国家都不约而同地把自家枪械的有效射程标定为400米。这种统一明显违背了常理——枪械不同、枪弹不同、枪管长度不同,枪械有效射程必然不一样。但世界各国谁也不肯在纸面上输了“气势”,仍“一窝蜂”地将枪械有效射程标定为400米。

在400米有效射程的“蜂窝大军”中,甚至不乏一些国家虚假宣传,乱标有效射程。以色列在宣传他们的塔沃尔步枪时,曾把有效射程标定为600米。笔者第一次看到600米的有效射程时,吓了一大跳。事后细思,塔沃尔步枪使用十分常见、几乎“烂大街”的5.56毫米NATO枪弹,枪管长度也是中规中矩,更没有什么能提高有效射程的“黑科技”设计。因此,600米的有效射程必然是托大,但到底是笔者看到的文献翻译错误,还是以色列人拔高宣传,就不得而知了。

说了这么多,大家只需要记住一句话:千万不要根据有效射程来判断枪械的好坏,而这恰恰是许多枪迷朋友成长之路上的“必经之坑”,坑惨了无数人(包括笔者在内)。有效射程是一个“说谎”的数据,千万信不得的。

表尺射程 表尺射程是指枪械表尺上所刻划的最大值。一般而言,枪械的表尺射程要远远大于其直射距离和有效射程。以56式冲锋枪威力,它的表尺射程达到了800米。800米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今天配备大倍率光学瞄准镜,使用7.62毫米全威力枪弹的狙击步枪,有效射程也就800到1 000米。对于使用56冲的射手而言,800米外,看到靶标都很难。其次,这个距离上,准星比目标还粗,几乎无法瞄准,打中就更是“妄想”了。

◎ C96手枪诞生在一战前,它的表尺射程就高达1 000米,对于手枪而言,即使加装枪托、换用长枪管,这也根本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射程

因此,对于绝大多数射手而言,表尺射程和他们是没有什么“缘分”的,它只是为优秀射手,或者是射击集团目标而准备的一个射程。在枪械发展之路上,表尺射程曾经一度“虚高”,一战二战时期的非自动步枪,其表尺射程大多都在1 500米至2 000米之间,部分手枪的表尺射程也曾经“过千”。这并非是这些老枪精度高、威力大,而纯粹是当年的人,对于枪械的实际射程,有不切实际的妄想而已。如今,绝大多数的枪械,其表尺射程都“缩回”到了不超过600米的正常范围内。

最大射程 在笔者看来,最大射程是一个没什么用的概念,它指枪械所能达到的最远射程,即弹头能飞出的最大距离。以56式冲锋枪而言,它的直射距离为277米,有效射程为400米,但最大射程可以达到两三千米之远。对于枪械而言,3 000米是一个“吓人”的超远距离,超过了当前的世界最远狙杀距离【注:有2 800米(澳大利亚使用,M82A1),3 540米(加拿大,TAC-50)两种说法】。最大射程虽然远得吓人,但只是一个“纸老虎”,想让枪械达到最大射程,就得把枪械像射箭一样,45°斜向上对天射击(实际中考虑空气阻力,并非45°)。很显然,这种射击方法在今天并没有太大意义。因此,枪械的最大射程就成了一个看似“唬人”,实则无用的概念。

射速 就像射程分为最大射程、有效射程等多个射程一样,射速也可以分为理论射速和战斗射速。为了方便理解理论射速和战斗射速,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在某个靶场上,有小A,小B两名同学,他们选择了两挺一样的机枪进行射击。其中,土豪小A同学挑选了一根600发的长弹链,而小B同学选择了6根100发的短弹链。射击开始后,小A同学只想“听个响”,他扣住扳机“一扣到底”,不停射击,在一分钟内打完了600发的长弹链。而小B同学则以击中靶标为目的,以点射、单发的形式射击,一分钟才打完了2根100发弹链,中间还换了一次弹链。如果计算射速的话,小A同学使用机枪射击的射速为600发/分,而小B同学则是200发/分。

◎ MG42是二战中最为著名的机枪,以其1 200发/分的高射速而闻名,但1 200发/分同样是一个理论射速,MG42的战斗射速要比1 200发/分低太多

小A和小B同学分别表现了出了枪械的理论射速和战斗射速。其中,理论射速又被称为射击频率,简称射频,是一个理论值。它就像汽车的最大速度,是一个理论上能达到,但实际上几乎用不到的参数。我们熟悉的冲锋枪、突击步枪、机枪等枪械,其理论射速大多在500到1 000发/分之间。

而战斗射速则是“实际”射速。在战斗或者训练中,射手需要更换容弹具(弹匣、弹鼓、弹链),需要去瞄准、机动、寻找目标,这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此外,如果射手真的扣住扳机“一扣到底”,那么拜枪械的后坐力所赐,它打出的子弹,除了地球,什么也打不中。因此,实际射击中,射手都会像小B同学一样,以点射、单发的形式射击,这样枪械的射速就会大大降低。

一般而言,常进行长点射(3发以上的点射)和压制射击的通用机枪和重机枪,战斗射速能达到200到300发/分,以单发和短点射(2到3发的点射)为主的冲锋枪和突击步枪,战斗射速只有80到120发/分之间,而至于容弹量少得可怜的手枪,战斗射速就更低了。

需要牢记的是,战斗射速之所以比理论射速低,是因为我们人为地在射击中增加了时间间隔,而不是把枪械发射枪弹的动作给放慢了。

射击精度 射击精度同样不是一个“孤单”的指标,它包括了射击准确度和射击密集度两个方面,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理解两者的区别。

一名射手瞄准靶心射击,此时他射击的瞄准点是靶心。但或许是枪械没有校正好,或许是射手水平不高,他打出的子弹,很密集地排在了靶子左边。从准确度,即准不准的角度考虑,枪弹全部打歪了,射击准确度肯定很差。但反过来,子弹散布很集中,很“密集”,那么射击密集度还是很好的。

但反之,如果射手打出的子弹,非常奇异地绕着靶心转了一圈,“描”了一个边,所有的弹着点相对于靶心(瞄准点)的平均坐标,刚好落在靶心上。此时,枪械的射击准确度是很高的——描边描得这么正,准确度高得不能更高了。但弹着点这么“散”,射击的密集度就不如人意了。

◎ 瞄准点在靶心,弹着点全部偏左,但弹着点很密集。此时枪械射击密集度很高,但准确度很低

◎ 弹着点绕着靶子“描边”,且平均坐标落在靶心。此时密集度很差,但准确度很高

为了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射击精度和射击密集度两个指标“强强联手”,共同为射击精度服务,它们各有专用的评价形式。一般而言,我们会把靶纸看做一个二维坐标系,把射手的瞄准点(不一定是靶心)作为坐标中心,把弹孔的位置用坐标的形式表示出来,再用弹孔的平均坐标偏离瞄准点的程度作为评价准确度的依据。

而评价射击密集度的形式就更多了。以我国为例,如今较为常见的概率圆半径(又名散布圆半径)、全散布圆直径(注意多了个“全”字)两种评价形式,不常见的有概率误差、80%散布圆半径、矩形散布3种。此外,一些单位也有自己“独门”的密集度评价形式。

全散布圆直径 全散布圆直径,是指以平均弹着点为圆心,包含全部弹着点的最小圆半径,以R100表示。我们在计算全散布圆直径时,要先标定各个弹着点相对于瞄准点(一般瞄准点都是靶心)的坐标,计算其平均坐标(平均弹着点坐标),再以平均弹着点坐标(注意不是瞄准点)为圆心,画包含100%弹着点的最小圆。所得到圆半径就是R100。此外,如果以直径作为评价形式,那么全散布圆半径就要变为全散布圆直径,R100就要变为D100,其中,D100=R100×2。

概率圆半径 概率圆半径(散布圆半径)是平均弹着点为中心,包含50%弹着点的最小圆半径,以R50表示。看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会感到奇怪:既然已经有了R100,为何还要再加一个R50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嘛!

实际上,枪弹弹着点相比于瞄准点的散布并不是一个均匀分布,而是一个正态分布。简单说来,就是靠近平均弹着点的弹着点往往很集中,远离平均弹着点的弹着点往往很分散。换而言之,在弹着点这个班级中,好坏学生差异明显。有大约50%的学生是好学生,他们拼命学习,成绩优秀而相近,而另外50%的学生是“关系户”,根本不学习,彼此之间成绩差异巨大,拉低了平均水平。因此,评价老师的授课能力时,评价100%的学生反而略失公平。因此,在评价100%学生(R100)之外,再评价50%的学生(R50),就会相对客观很多。

◎ R100与R50示意。其中,红点为平均弹着点,绿色圆为R100圆,..圆为R50圆。注意,R100圆和R50圆圆心相同

◎ 平均分布(左)与正态分布示意。在射击中,正态分布是司空见怪的,而平均分布是一个“诡异”的罕见分布

◎ 离群弹示意图。只有明显“跑偏”的枪弹才能被视作离群弹

◎ 60°圆心角所对应的弧长(红点线)和弦长(蓝点线)对比。对于1MOA而言,1000米距离上,弦长约为29.08882076厘米,弧长约为29.08882087厘米,相差在纳米级,差异可以忽略

正因为枪弹散布不是平均分布,R50和R100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比较“微妙”,它们之间确实有关系,但并不是R100=R50×2那么简单。一般而言,R100往往是R50的2.5倍,但这个定律并不“稳定”。此外,R50与R100之间的变化趋势也很“迷”,在改进改进枪械精度时,如果R50提升,R100有可能也跟着提升,但也有可能下降或者不变,变化并不完全一致。

MOA 如今,许多国外的精度评价形式进入了我国,国外的MOA和国内的R50比翼齐飞,让许多军迷看的头晕目眩。因此有必要把这个“MOA”解剖分析一遍。

MOA是英语Minute of Arc minute的简称。其中,arc minute是指角分,1MOA相当于一度的六十分之一。我们知道,一个圆有360度,那么1MOA就相当于一个圆的21 600分之一。

换而言之,MOA只是一个角度单位,不是评价形式,它和厘米、毫米一样,是一个通用单位,多用于天文学、光学、眼科、导航,这和R50、R100可完全不一样。那么MOA是如何作为射击评价的手段的呢?

答案就是把角度转化对应的弦长(一说弧长,但对于六十分之一度而言,弦长、差异可忽略)。比如说枪械在100米距离上精度为1MOA,指的就是枪械的全散步圆直径大小,和以100米为半径的圆的六十分之一度圆心角所对应的弦长相等,为2.908厘米。如果是100码(美国用码,100码相当于91.44米),那么全散布圆直径就是2.660厘米。我们知道,一英寸大小为2.54厘米,而2.660毫米和1英寸非常接近,因此就有了1MOA等效于1英寸的说法。

但注意的是,MOA是角度单位,而不是长度单位。那么在不同距离上(不同的半径上),1MOA所对应的全散布圆直径大小是不同的,在200码上,1MOA就意味着5.320厘米,大约2.09英寸,400码上为10.640厘米,为4.19英寸,800码上为21.280厘米,为8.39英寸。

既然说到了MOA,就得说一下和MOA高度类似的另一个军用单位——密位(mil)。它们的工作原理十分类似,都以角度为单位进行评测。但不同的是,MOA是一个“高配”单位,把整圆分为21 600份,更为精细,而密位是一个“低级”单位,它往往把整圆分为6 400份(英美)或者6 000份(俄)。其使用方法和MOA完全相同。

需要牢记的是,MOA是一个相当高的精度指标,100米上1MOA直径仅有2.908厘米,和我国一元硬币(直径2.5厘米)大小接近,它只适合评价狙击步枪这样的、以非自动或者半自动射击为主,以打得准为目的的枪械。如果评价对象是机枪或者一般的步枪,那么MOA就会成为一个过于苛刻的精度要求。毕竟,对于连发射击的武器来说,MOA简直是赶鸭子上架——强“枪”所难。

此外,美军的精度评价手段却不止MOA这一种。笔者曾下载过M16A4步枪的美军标文件,其中对M16A4步枪的精度有如下评价:使用M16A4步枪和M855枪弹,在无故障或报废零件的前提下,以半自动模式射击30发,取其第5发到第15发作为评测依据,在600码距离上,10发枪弹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上弹着点标准差在3.4到4.0英寸之间。相比于MOA,文件中的测试和考核明显更为详细、稳妥。

通过以上的对比,大家不难发现,MOA本质上只是一个角度,以MOA评价密集度时,归根到底,仍然是以全散布圆直径,即D100的形式去进行评测的。所不同的是,在使用MOA时,大多是“分档”的,比如小于等于1MOA、大于1MOA但小于等于2MOA等,很少出现0.77MOA、1.58MOA等数据(也有,只是较为少见),而R100则是直接分数,比如枪械R100为5.23厘米、2.47厘米等。如果以考试比喻的话,MOA就是分档考试,分为A、B、C、D,而R100则是直接显示分数。

那么美国和我国的评价标准到底孰优孰劣呢?从根本上讲,精度标准本身没有高低,有高低的只是枪械的精度水平。而一个国家枪械精度水平的提升,从来不是靠着更换一套验收标准就能完成的。

但注意,衡量射击密集度与准确度时,必须用同一支枪、同一批弹、同一瞄准方法、同一个射手,对同一个目标进行射击,这样得到的值才能反映出武器的真实精度水平。此外,在射击评价时,无论是哪一种评价形式,都必须先剔除离群弹后再进行评价。离群弹是一个很好理解的概念——有一个弹孔“孤独地”离开了大部队,跑到一边当“独狼”去了。离群弹往往是射手无意间“造就”的意外,在衡量枪械精度时,这样的意外是应该被剔除的。这和如今比赛打分时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是相同的道理。当然,如果枪械总是出现离群弹,那么这个现象就很可能是枪械本身造成的,此时就要对枪械做进一步试验,以确定离群现象的根源。

◎ 实弹射击后的头盔。用头盔衡量枪械侵彻能力时,要在不同距离上进行多组测试,统计击穿率,方可判定枪弹能否击穿头盔

◎ 美国某品牌枪弹的宣传照片。明胶测试成为了该枪弹的宣传手段

◎ M193枪弹的杀伤原理示意。横坐标为侵入人体深度,单位为厘米

终点效应

枪弹的终点效应,或者说弹头对目标的作用效果,可以分为杀伤能力和侵彻能力两个大类,大家可以简单将这两个特性理解为杀伤力和穿透力。

侵彻能力 现在战场上,士兵大多穿戴具有一定防护能力的头盔和防弹衣,所搭乘的载具也能给士兵提供一定的保护,土堆、沙袋、树木之类的掩体同样如此。为了有效击穿各种保护措施和掩体,枪弹弹头必须具备一定的侵彻能力,即侵入障碍物的能力。

一般而言,评价弹头的侵彻能力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比如说要打穿某款头盔,直接去做实弹射击试验就可以了,打穿打不穿一目了然。如果需要做定量考核,只需要去评价弹丸侵入沙袋、树木、土堆的深度即可,无论是试验手段还是考核手段,都不算复杂。

杀伤能力 相形之下,考核杀伤能力实在是太难了。首先,人体是非常复杂的,其复杂程度和沙袋、防弹衣根本不在一个层次,研究难度很大。其次,现阶段对于人体的研究工作大多集中在“救人”而不是“伤人”,小众而敏感的杀伤能力就成为了没人管的“野孩子”,相关研究十分匮乏。最后,虽说枪械无罪,有罪的是扣动扳机的人,但无论如何美饰,枪终究是杀人的武器。对于枪械杀伤力的研究,一直背负着一定的伦理和道德谴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杀伤能力的进一步研究。

现阶段,评测枪弹杀伤能力的最为常见的手段就是明胶测试。一定浓度的明胶和水混合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体。用子弹射击明胶,可以得到包括瞬时空腔体积、永久空腔体积等一系列实验数据,而这些数据就会成为评测弹头杀伤能力的依据。

坦白而言,明胶测试诞生已近超过50年,并不是什么高端科技,明胶也根本无法模拟拥有神经、血液、器官、肌肉组织的人体,所得数据的参考价值也较为有限,这在行业内人人皆知。但明胶实验本身可定量、可重复,随机性较小,同时实验简单,花费较少,没有伦理负担。因此,尽管明胶实验根本不完美,甚至缺乏科学性,但仍成为了常用的评价手段之一。

此外,一提到枪弹的杀伤能力,很多读者就会想到达姆弹。的确,在打入人体后,软铅制成的达姆弹弹头极容易变形破碎,从而有效杀伤人体,也大大增加了救治难度,是一种杀伤力巨大的子弹。但坦白而言,达姆弹侵彻能力低下,软铅弹头在带来巨大杀伤能力的同时,也让达姆弹和高初速“绝缘”,其综合威力远远无法和现代枪弹,特别是小口径枪弹相提并论。

二战后,通过对二战中大量杀伤实例的研究,美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建立了创伤弹道学这个新学科,并率先装备了杀伤机理独一无二的M193枪弹。这款小口径枪弹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款有较为完善的有杀伤理论支持的枪弹。它的弹头细长,初速高(接近1 000米/秒)、转速低,以高速侵入人体时,极容易失去稳定性,从而导致弹头在人体内高度翻滚,造成巨大杀伤。在高速翻滚的同时,软铅锑合金制成的弹头弹芯极容易碎裂,天女散花一般在人体内散开,在造成巨大杀伤的同时,让救治工作变得极为棘手。

与此同时,这款有着巨大杀伤力的M193,却有着极小的后坐冲量和高初速。它彻底解决了枪弹大杀伤力、高初速和小后坐力不可兼顾的难题。小个头、大威力的M193迅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小口径枪械换装浪潮,并让小口径时代持续至今天。历史就是这样,它的残酷和无情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今天的我们看不到黑暗,并不是因为黑暗不存在,而是前人用鲜血,把黑暗挡在了我们看不到的地方。

至此,枪械指标中的威力指标已经完全介绍完毕了。下一节中,笔者将会继续介绍本节中被删减去的、有关初速、弹道和瞄准的枪械知识。



———————END——————

来源:极限特战

图片|网络

文章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号观点


轻武讲堂&墨将点兵,

业界小钢炮!喜欢转起来!


标签:
qwqxjt
轻武讲堂 微信号:qwqxjt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优质自媒体

小编推荐

  1. 1 古代穿越漫画完结(古代穿越漫画大全排名)

    大家好,小豪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古代穿越漫画完结以下问题,古代穿越漫画大全排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我认为十大必看

  2. 2 事发霞浦!孙某某、缪某某、李某某等人,被判刑!

    日前,由霞浦县人民审查院提起公诉的多起入户盗窃案,被告人孙某某、缪某某、李某某、曾某某等人离别被判处拘役五个月至有期徒刑一年不等的

  3. 3 日语能力考N1-N5代表怎样的语言水平?

    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The Japanese-Language Proficiency Test)是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主办的,面向母语为非日语的日语进修者的日语说话能力测试。每年7月和

  4. 4 吕洞宾绝句(吕洞宾绝句翻译)

    大家好,小豪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吕洞宾绝句以下问题,吕洞宾绝句翻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绝句 唐 · 吕洞宾 捉得金晶固

  5. 5 奇台江布拉克机场,即将通航!

    据昌谷旦报微信公家号最新新闻奇台江布拉克机场力争7月11日实现通航奇台江布拉克机场。起原:奇台零距离据认识奇台江布拉克机场按照行业规划

  6. 6 奔跑吧,西财青年!

      4月28日,西南财经大学在柳林校区举办纪念五四活动105周年暨五四赞誉会。党委书记赵建军出席大会并讲话。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永强主持会议

  7. 7 “首次”与“无数次”

    4月23日下昼,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鞭策西部大斥地座谈会并揭橥主要讲话。他强调,要对峙以大开放促进大斥地,提高西部区域对内

  8. 8 出现了一个问题(出现了一个问题,导致程序停止工作)

    大家好,小乐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出现了一个问题以下问题,出现了一个问题,导致程序停止工作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为什么

Copyright 2024 优质自媒体,让大家了解更多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