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板块]《黄帝内经》饮食养生理论研究*



《黄帝内经》饮食养生理论研究*


宗文静 1,赵凯维 2,张玉辉 2△,杜松 2Δ


(1.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 100069;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摘要:《黄帝内经》最早记载了中医饮食养生方论,奠定了中医 饮食养生理论基础。《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明确提出中医养生基本 原则和方法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 劳”,而饮食养生在诸多养生方法中居于首位。《黄帝内经》是以“中 和”思想为核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以气血、阴阳、脏腑、 经络理论为根本,以饮食的作用、饮食养生基本原则、饮食养生主要 方法及病家饮食禁忌等为框架,构建的中医饮食养生理论体系,对后 世中医饮食养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黄帝内经》;饮食;养生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巨著,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养生思想 和方法,奠定了中医养生理论体系[1]。《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开篇 即高度概括了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纲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 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为被后世医家、养生家奉为圭臬。《黄帝内经》中很多篇章都论述了饮食对健康和疾病产生的影响,记载了 诸多中医饮食养生方论,是中医饮食疗法的理论基础。饮食养生是《内 经》养生思想的重要内容,在诸多养生方法中居于首位。本文通过系 统梳理《黄帝内经》饮食养生理论与方法,认为其构建了以“中和” 思想为核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以气血、阴阳、脏腑、经络 理论为根本,以饮食的作用、饮食养生基本原则、饮食养生方法及病 家饮食禁忌等为框架的中医饮食养生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饮食养生 理论的基础,对后世中医饮食养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1.饮食的作用


食物是气血化生的主要来源,是脏腑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是生 命活动的基本保证。《素问·平人气象论篇》曰:“人以水谷为本, 故人绝水谷则死。”食物经过脾胃运化成为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津夜, 具有滋养血脉、充养四肢百骸、强健形体等作用。《灵枢·本藏》云:“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 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饮食可以补养脏腑,是脏腑实现 生理功能,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正如《素问·经脉别论篇》所 言:“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 于脉。”该篇又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见,食 物既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同时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全过 程也是生命活动的具体体现。


《内经》不但强调了饮食的重要作用,对饮食结构也给出了合理 建议。提出人们饮食要建立以五谷为主,五果、五畜、五菜为辅的合 理结构,这是补益精气、维系健康的重要手段。《素问·脏气法时论 篇》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 之,以补精益气。”从这段重要论述可以看出,“谷”是人类获取营 养必须摄入主体食材,在维持人体生命效能中发挥“养”的主体作用, 是饮食结构中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主要构成部分,而“五果”“五 畜”“五菜”等为辅助食材,对主体食材“谷”有着“助”“益”“充” 的协同作用,不必悉具,但不能尽废。正确的饮食结构是维持身体健 康的必要条件,若水谷摄入不足,或摄养不当,或饮食结构不合理, 都会影响气血化生,影响脏腑生理功能,导致变证百出,甚至减损寿 命。《灵枢·五味》中记载:“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 《内经》中提出的合理饮食结构,对现今人们饮食生活同样具有重要 指导意义,盲目通过节制饮食以求瘦身的方法不值得提倡。


2.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


《黄帝内经》中提出饮食养生基本原则为“饮食有节”,“节” 为节制、有度之意。“饮食有节”,广义是指饮食有节制、有规律、 应四时、谨五味,重禁忌,既包括从思想上控制生活中猎奇野味、放 纵贪食的欲望,也包括在行为上不暴饮暴食、偏嗜食物,不超过合理 范围的进食总量、速度、五味、寒热等情况。狭义的“饮食有节”, 即合理控制饮食的总量,不能过饥或过饱。饮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 质基础,合理的饮食为人体提供精微物质;反之,饮食失常可损伤机体引发疾病。《灵枢·口问》指出:“夫百病之始生者,皆生于风雨 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饮食有节”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 的“中和”思想[2],强调饮食与机体处于和谐的状态,这是《内经》 饮食养生的总纲领。


饥饱失常、饮食不节是《内经》病因学的重要思想。饮食过饥则 气血无所化生,脏腑功能低下,日久正气亏虚,即《素问·评热病篇》 所言“不能食者,精无俾也”。饮食亦不能“过用”,饮食过饱超过 六腑运化负荷,打破脏腑平衡,则脾胃受损,即“饮食不节,而病生 于肠胃”(《灵枢·小针解》),“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痹 论篇》)。六腑是运化传送水谷精微的主要场所,胃主受纳、腐熟水 谷;小肠分别清浊,运行水液;大肠传化糟粕,所以食饮不节先伤六 腑。如食积引起呕吐、胃痛,水谷不化的腹泻,下痢赤白的痢疾、痔 疮等,多因饮食过饱,食物积滞于胃。胃失和降,气机疏泄不利,则 出现呕吐、胃痛;郁滞于肠,损伤大肠经脉而发为痢疾;食停日久, 化为湿热,郁滞肛门而生痔疮。正如《素问·太阴阳明论篇》记载:“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 脏。入五脏则瞋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食饮不节,伤及六 腑也是引起痹证的原因之一,“六府亦各有俞,风寒湿气中其俞,而 食饮应之,循俞而入,各舍其府也”(《素问·痹论篇》)。《内经》 还记载了许多因饮食不节引起疾病的警示,如“高梁之变,足生大丁” “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故有“食 饮居处,为其病本也”之说。临床上许多疾病都与饮食不节有关,如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病、心脏病、高脂血症、胰腺炎、胆囊炎等[3]。《内经》强调“饮食有节”是中医饮食养生的核心思想与基本原则, 饮食失常是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






3.饮食养生的主要方法


3.1 谨和五味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饮食五味对于人体不可或缺,《内经》不仅强调饮食五味重要性,还 明确提出饮食养生“谨和五味”的具体要求和实践方法。广义的“五 味”泛指饮食的气味、性质和结构,即营养均衡的膳食模式,要求饮 食品种多样化,饮食营养搭配科学合理。狭义的“五味”,即酸、苦、 甘、辛、咸五种味道,各有不同的作用。酸味具有收敛、苦味具有燥 湿、甘味具有缓急、辛味具有发散、咸味具有软坚的功效。依据五行 学说和中医脏腑理论,五味应五脏,五脏各有所喜,“谨和五味”以 养五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 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五味与 五脏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五味有助于五脏的生理功能,五味调和即可 “久而增气”。五味平衡搭配,以促进气血运行、强健筋骨、延年益 寿功能。《素问·气通天论篇》概括为:“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 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饮 食五味的作用与功效各不相同,均衡合理搭配是保障脏腑功能正常, 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


《内经》指出饮食五味对人体具有“养”和“损”的双重作用[4],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养”即补益脏腑, 助养脏腑生理功能,“损”为五味偏嗜太过,偏助了脏气,破坏人体 “阴平阳秘”状态,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素问·生气通天论篇》 指出:“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 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 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饮食上长期 偏好某种气味的食物,就会损伤脏腑,破坏脏腑平衡,有损寿命。五 味的偏食太过,不但对脏腑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也会伤及血脉、皮肤、 筋骨、肌肉、毛发等器官。《素问·五脏生成篇》云:“是故多食咸, 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月刍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 也。”《内经》阐明了食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味,通过摄入饮食性味 之偏性,能够调整脏腑的功能。反之,偏嗜五味是致病减寿的重要原 因之一。“谨和五味”是《内经》饮食养生主要方法,奠定了后世食 物、药物归经的理论基础。


3.2 寒热适宜


食物的冷热可以调整体内阴阳平衡,对于养生有重要意义[5]。关 于食物适宜的温度论述,《灵枢·师传》有相关记载:“食饮者,热 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食物过 热过凉都是致病因素,寒温适中才是符合人体脏腑需求的温度,无损 脏腑,助养气血。食物的寒热也要与季节相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云:“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 这段论述指明使用寒凉的药物要远离寒凉季节或寒证,使用温热的药 物要远离温热的季节或热证,食物和药物的使用原则是相同的,即“食 宜同法”。《内经》强调根据季节和疾病的寒热性质,选择寒热适宜 的食物,是避忌邪气颐养天年的重要食养方法。

冷热失于常度,如食用火热炙烤的食物,易助热损伤阴液;食用 寒凉冰冻的食物,易形成寒凝损伤阳气。寒热失调日久则易导致脏腑 阴阳失调,引发各种变症。六腑是水谷受纳、腐熟、吸收的重要场所, 寒热失宜的饮食,首先会损伤六腑。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云:“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府。”寒热扰乱六腑气机,影响六腑 传送功能,“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 则生䐜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寒热失宜的饮食也会影 响五脏发生诸多病症,《素问·咳论篇》云:“其寒饮食入胃,从肺 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寒饮 入胃,通过肺的经脉上入于肺,伤及肺的阳气,造成肺寒而生咳嗽。《内经》寒热养生理论强调饮食必须寒温适中,“食饮衣服,亦欲适 寒温,寒无凄怆,暑无出汗”,这样方能真气内守,抵御邪气侵袭。


3.3 顺应四时


《黄帝内经》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提出顺应四时的养生 原则。饮食养生也应该遵循季节的变化选择适宜的食物,“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以食物助养五脏,保持人体阴阳平衡。《素问·宝命全 形论篇》中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饮食养生也以此为本,四气五味都须顺应四季时令特点,通过增减四气五味来调整脏 腑功能,才能享尽天年。恪守顺应四时变化来调整饮食,遵循生命基 本规律,就能像自然万物一样生、长、化、收、藏,在春夏保养阳气 以适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保养阴气来适应收藏的需要[6]。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季宿根发芽, 万物复苏,也正是人体阳气生发之时。饮食养生当以顺应肝气,条畅 气机为主。《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云:“肝色青,宜食甘。粳米、 牛肉、枣、葵皆甘。”甘生补阳气,滋补脾气,同时饮食上须避免酸 涩凝滞之物,有碍肝气疏泄。春季饮食不当,违逆春生之气,则损伤 肝脏,至夏季就易生寒冷之病变,只因阳气当生而不生,即“逆之则 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季自然界万物 生长繁盛,生机盎然的时令,正是人体阳气最盛之时。饮食养生当以 顺势而养,“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酸性收 敛涵养心阳,保养夏长之气。违逆夏长之气,就会损伤心脏,因夏之 不长而欠长,秋天容易发生疟疾,冬天可能引发重疾,即“逆之则伤 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季自然界景象 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天高风急,地气清肃,此时阳气渐敛,阴气 始生。人体逐渐收敛阳气,以适应秋令特点,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秋令宜食苦以坚肺,“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味苦者坚”,能强肺之宣降,防燥气伤肺。若违逆了秋收之气,就 会伤及肺脏,至冬天阳气当藏而不能藏,就要发生飧泄等病,即“逆 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冬季是阳气深藏, 阴寒之气大盛,万物蛰藏,为生机潜伏的时令。人体阴气至盛,阳气 紧闭坚藏不宜扰动,勿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损失,冬季饮食以护阴潜 阳为原则,顺应冬之闭藏特性,“在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 桃、葱皆辛”。违逆了冬令闭藏之气,则肾脏易招损伤,至次年春季, 阳气当生而不能生,会发生痿厥之疾,即“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 奉生者少”。《内经》五味增减方法是以五行学说为基础,现代应用 还须全面考虑饮食营养均衡、体质等多种因素,但是饮食须顺应四时 助养五脏的观点,对当今民众的饮食生活仍有指导意义。






4.病家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对于某些疾病调养,必须 要严格遵守饮食禁忌,否则不但会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恢复,还有可能 危害生命[7]。《内经》以五行学说为基础,重视疾病状态下依据病变 部位的不同,实施饮食五味禁忌,明确提出“五禁”“五裁”等禁忌 方法,适用于五脏、五体等病变在饮食五味方面宜忌。“五禁”即《灵 枢·五味》记载:“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五裁”为《灵枢·九针论》提出,“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 甘。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也,必自裁也,命曰五裁”。《内经》中 多篇提及饮食禁忌,且对饮食禁忌的程度有不同区分,如“禁”“无 食”“无多食”等,这些关于病家在饮食方面的禁忌,对于疾病护理 及养生保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还提出的脾病禁“温食”,《素问·脏气法时论篇》 曰:“病在脾……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饮食寒温与脾胃之间 紧密相关,脾病“禁温食”有助于脾胃功能正常运行,以达到人体正 气充足、防御外邪、促进疾病痊愈的目的[8]。此外,《内经》根据疾 病的寒热性质也有相应的饮食禁忌,热病过程中饮食要清淡,少食肉 类,不宜饱食,否则会导致热病复发。正如《素问·热论篇》说:“病 热当何禁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内经》限定的饮食禁忌,在维护健康、预防疾病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5.结语


饮食养生是《黄帝内经》养生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治 未病”的重要措施。《黄帝内经》虽距今已两千余年,当前人们的饮 食结构和习惯也有许多变化,但其中蕴含的中医饮食养生理论对现今 疾病调护、养生保健仍有重要指导意义。《黄帝内经》关于饮食养生 理论内容十分丰富,特别是在饮食作用、饮食基本原则、饮食养生方 法和病家饮食禁忌等方面已成体系,都对后世中医养生理论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影响。深入发掘《黄帝内经》饮食养生思想,不断丰富与完善中医饮食养生体系,对于继承中医精粹、传播中医养生文化具有重 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玉辉,陈延滨,王欣彬,等.《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0,38(6):53-54.

[2]谭烨,田永衍,任红艳.先秦“中和”思想对《黄帝内经》理论建构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6,29(3): 53-55.

[3]刘占文,王攀.论《黄帝内经》生态饮食养生思想[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养生康复学术 会议论文集[C].兰州: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5.

[4]张宏,徐瑾,彭婷婷.从《黄帝内经》探“治未病”与“谨和五味”[J].中医学报,2013,28(8):1125-1126.

[5]魏琴,何林熹,杨翠花,等.《黄帝内经》寒热理论探要[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5):158-160.

[6]薛小虎,徐丽芳.《黄帝内经》四时养生理论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2):101. [7]张焱.试论《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4):360-361+364. [8]谢炯东,郑凡超,刘宇帆,等.《黄帝内经》脾病“禁温食”浅析[J].中医杂志,2019,60(18):1618-1620.






*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YZ202005):中医饮食养生方法与应用 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12021A00312):传统文化视域下中医养生思想与应用研究;中国 中医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传承类)培养专项(ZZ13-YQ-119):传统文化视野下的中医养生思想流变。△第一作者:宗文静(1987-),女,山东泰安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中医经典理论研究。Tel:18612189640, E-mail:caoyeying.student@sina.com。△通讯作者:张玉辉(1979-),女,黑龙江兰西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从事中医养 生理论与应用研究。Tel:64089031,E-mail:zhangyuhui7660@163.com。 

△通讯作者:杜松(1978-),女,辽宁丹东人,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从事中医基础理 论、中医诊法等研究。Tel:64089032,E-mail:dusong965@126.com。





推荐阅读:

中医学专业知识服务系统建设进展与计划

海霞:传播推广中医药文化 为中医药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医阴阳球理论讲座(连载一)


本文源自:《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08-27;图片来自:Bing images。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获取更多中医药知识,快速访问中医药知识服务..,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搜索↓↓↓







标签:
gh_6179f6a944e0
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 微信号:gh_6179f6a944e0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优质自媒体

小编推荐

  1. 1 巴郎戴维斯(巴郎戴维斯十佳球)

    大家好,小伟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巴郎戴维斯以下问题,巴郎戴维斯十佳球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巴郎戴维斯是一位美国著名

  2. 2 大宇宙时代无弹窗(《大宇宙时代》)

    大家好,小娟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大宇宙时代无弹窗以下问题,《大宇宙时代》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提取码:fuvl 小说名称

  3. 3 萧的笔顺笔画顺序(萧字的笔顺笔画)

    大家好,小乐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萧的笔顺笔画顺序以下问题,萧字的笔顺笔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萧字的笔顺如下:1、萧

  4. 4 天旋地转,突然眩晕怎么办?

    点击上方蓝字存眷我们天旋地转开启眩晕发生是种什么感受?感应周边的器材都在转或许上下浮动、摆布摆动甚至恶心想吐……有的人还会有复视(

  5. 5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是什么电视剧)

    大家好,小乐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以下问题,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是什么电视剧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6. 6 小米notelte是什么型号(小米notelterom)

    大家好,小豪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小米notelte是什么型号以下问题,小米notelterom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米notelte是指小米note4G版

  7. 7 注意!这些地方“五一”要预约、限流→

    点蓝字免费订阅“四川新闻广播”“五一”假期即未来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动物园(成都会野生动物研究所)要预约、限流等此外成都科

  8. 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启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启示200字)

    大家好,小乐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启示以下问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启示200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Copyright 2024 优质自媒体,让大家了解更多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