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之:高速公路发展史

又到过年时节,春运的必备环节当然就是开车回家,所以,咱们这次的选题是:高速公路......


我国第一条开工建设的高速公路诞生于1984年6月7日开工建设的沈大高速公路,规划全长375公里(至1990年8月20日才全线开通);第一条通车的高速公路则是同一年开工、但距离较短的沪嘉高速,全长20.4公里,于1988年10月31日正式通车,从此时起,中国真正进入了高速公路时代,其实并不算晚,美国的高速公路时代也是1956年才开启的。至2000年底,随着京沈和京沪两条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通车里程数达到了1.6万公里,以时间节点看,中国私人轿车发展的发展元年则是在2000年代初;到了2010年底,全国通车里程数达到了7.4万公里;2011年,通车里程数突破8.5万公里,也正是在这时超越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位,根据咱们国家的发展规律“一旦从第二变第一,便开始大幅抛离对手”,截止至202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数达到了16.1万公里,远远抛离了第二位的美国,且继续扩大中。


中国拥有目前全球历程最长的高速公路网络,目前里程数仍在不断增加中......


对于绝大部分驾驶者和汽车用户而言,高速公路这个词并不陌生,但站在汽车文化的角度上,又有多少车民会对高速公路的发展史有着较为清晰的脉络呢?


“高速公路”的英文单词,相信很多车友都知道叫Highway,其实答案只说对了一半,甚至说并不完全正确。Highway一般是美国英国英语的叫法,根据历史发展看,Highway的定义更像咱们的“国道”,严格地,在英文里对“高速公路”的表达应该是:Controlled-access Highway,翻译过来就是“受控高速公路”,一般又称为Freeway。不过这里也有一个常识,例如国内的高速公路都是收费的,而根据国际惯例,收费的高速公路的英文应该是Expressway,也就是说,中国的高速公路正确的分类应该是Expressway,而不应该叫Highway或者Freeway。


严格来说,国内范围的所有高速公路的正确名字都应该叫Expressway,即需要付费的高速公路;能被称为Freeway的就只有海南省的G98及其支线,因为费用包含在了燃油费里,这种做法在地球上其他国家非常普遍。


关于高速公路的文化,或者说名字起源是怎么来的?这里就先要介绍一下其他语言里的表达,高速公路在意大利语叫Autostrada、德语叫Autobahn、法语叫Autoroute、日语写法是“高速道路, kōsoku-dōro”等等,之所以举这四个语种的名称,就跟高速公路的发展史有关了。


在我们【跑车誌】公众号里,就曾经介绍过一些关于汽车发展史中,涉及到赛车发展史的内容,而中间也介绍过:例如“汽车”诞生于法国(1769年),汽车是指蒸汽车而不是内燃机车;电车诞生于英国;内燃机中的四冲程理论和首个内燃机专利汽车都诞生于法国而非德国(1884年)。随后,世界上首次汽车赛事也诞生于法国(1887及1894年)、首个汽车俱乐部(ACF法国汽车俱乐部)、也就是现在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FiA的前身,也同样诞生于法国(1895年),由此可见,在汽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法国这个国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比较可悲的是,目前国内的车市环境里,因为过去某些媒体在收受利益后,通过自身影响力极力否定法系车、抬高德系车的做法,让一大批不了解汽车发展史的中国车民对着法系车各种吐槽、损贬为能事者比比皆是,甚至一些所谓的情怀车噏主也同样以此话术为自己撑腰,那就真枉其自我标榜的“汽车文化推动者”了。


这里之所以要提及法国和赛车,因为高速公路的起源就是与早年赛车运动的兴起、以及赛车场的出现有关,世界上最早的汽车赛道都是利用城市街道或者乡间道路串联起来的开放式场地,也导致了事故频生,例如1903年巴黎至马德里的赛事中便造成了8死15伤的悲剧,于是法国汽车俱乐部便开始在法国的8个城市里规划封闭式的赛车场,其中就包括了知名的勒芒赛道。


图中为1903年在爱尔兰举行赛事,因为同年的巴黎-马德里赛发生严重车祸,所以此次赛事的安全措施尤为看重,每7分钟发一辆车的频率发车,绕着基尔代尔镇跑三圈,全长527公里,最后由Camille Jenatzy驾驶Mercedes 60HP获得冠军。另外,此次赛事中的英国赛车队涂成了绿色,为了纪念这次爱尔兰赛事,英国赛车绿也由此而起。


世界上第一条汽车专用赛道是英国的Brooklands(布鲁克兰赛道)在1907年6月已经落成;第二条则是美国的Indianapolis(印第安纳波利斯)于1909年3月建成;德国AVUS赛道于1921年开通;意大利Monza赛道在1922年前后建成、西班牙拉马尔赛道则在1923年开业,而德国知名的纽布灵北环赛道于1925年9月27日开工,1927年6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


英国的Brooklands(布鲁克兰赛道)是全世界第一个赛车场,于1907年6月17日落成,最多可容纳28.7万名观众。1939年该赛车场被改造为军用飞机生产基地,二战后被Vickers维克斯公司收购。2004年,部分区域被改为Mercedes-Benz World,图中为被保留下来的部分赛道。


跟高速公路概念密切相关的,有一种说法是诞生于1909年的德国AVUS赛道。但这个“概念”只是后人为前人添加上去的说明而已,当时德国人在建设AVUS赛道时并没有考虑将之作为一条开放式道路给公众使用的。AVUS赛道的全称是Automobil Verkehrs und Übungstraße GmbH,换作英文解释则是Automotive Traffic and Test Road,说明了这是一条汽车专用的测试跑道,其诞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德国的赛车运动水平、及德国汽车工业水平,要知道,当时的世界汽车之都是巴黎而非德国,当时德国的工业制造水平远不及英国和法国。

这条测试跑道地处柏林以西,长度为10公里,采用逆时针绕圈方式,该项目于1909年成立,但随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让项目暂停,到了1921年才重启,并于同年9月19日对外开放,9月24日举办了第一场汽车比赛。开通后,为了维持赛道日常运营,所以采取了向公众开放的经营方式:次票为10马克、季票为1000马克,这在当时而言属于非常高消费的运动项目(一辆车也就两三千马克),而这种运营模式直至今天的纽北赛道及全球很多赛车场依然被采用。这条赛道采用两车道设计,单向逆时针行驶,这跟后来的高速公路形制虽有相似的地方,但其无论从设计初衷到投入使用,都跟现代的高速公路无任何关联性。国内很多噏主动不动就以德国产作为价值标准,并放言“高速公路”的发源地是在德国,理据就是这条AVUS赛道......


换句话说,如果以那些噏主动不动就将德国这条AVUS赛道作为高速公路的发源地的话,那么这个桂冠更不应该属于AVUS,而应该颁给英国的布鲁克兰赛道,又或者应该颁给法国汽车俱乐部ACF,因为是他们规划了“赛车场”这个理念。


AVUS赛道开通后没多久,德国的汽车工业进入低潮期,所以到了1926年才首次举办了德国GP大奖赛,随后到了192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更是近乎把赛道荒废掉。


这个标志性的43.6°的北回转弯很知名,但它是在1937年改造过后才出现的,而这个设计的出现也是因为血与生命的教训而成就的,而非德国人天生就为之的设计。


世界上首条真正意义的高速公路,1924年诞生于意大利。这也是笔者刚才为什么会将意大利语单词放在首位的原因了。这条高速公路是从Milan米兰到Varese瓦雷泽,编号为A8,而这个“A”就是意大利语中Autostrada高速公路的首字母。它采用双向单车道设计,全场43.6公里,它的建成不单解决了两个城市之间的通勤,也成为了日后意大利与北欧之间货物运输的大动脉。虽然米兰到瓦雷泽这条高速公路的建设规格、如果以今天看来仅与国内的“县道”水平,但其全封闭、无交汇、仅供汽车通行等各种创新,成为了后来所有高速公路设计的指标和标准,甚至其命名方式的“Auto+Strada”(汽车+道路)的组词方式,也成为欧洲不同语言对于高速公路的词汇结构基础,包括德语的写法Auto+bahn、西班牙语中的Auto+Pista、英语中的Motor+Way等等。所以这里这个文化知识点就是:外语中的高速公路单词,均起源于意大利语的Autostrada,而这个词的首次是在1922年,也就是A8这条高速公路的设计项目文件中,其设计者便是意大利工程师Piero Puricelli(皮耶罗·普里切利)。


这条从米兰到瓦雷泽的高速公路,是世界上第一条向所有公众开发通行的汽车专用公路。这条高速公路至今仍在使用,如果疫情过后有机会到意大利自驾旅游的话,建议各位车友可以去感受一下这个“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


Piero Puricelli(皮耶罗·普里切利),除了是第一条高速公路的设计者外,也是“高速公路”这个单词的发明者。


应该客观地说,意大利的A8才是高速公路的起源,德国的AVUS因为其用途属于赛道和汽车测试道路的属性而非公众使用,强行将“高速公路”的发明权冠予德国人实属对历史的无知,以此作为宣传说辞更是一种强盗逻辑。


话说,德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是1928年10月才开工建设、1932年8月6日开通的、从Köln科隆至Bonner波恩之间的A555高速公路,希特勒在1933年上台后,便将命名方式定为“Autobahn”,由此可见,德国的命名方式采用了与意大利相同的组词结构,谁先谁后一目了然了吧。Bahn这个词在德语中的意思是“轨道”而非Straße,其实这就是跟德国这条高速公路诞生的时间点有关了,1932年建成时,确实短暂地称为Autobahnstraße,但希特勒觉得表现不出那种规划感和有序感,认为这类公路更应该像火车轨道般有条不紊,所以为了投其所好,1934年由德国土木工程师Robert Otzen(罗伯特·奥岑)更名为Autobahn......这只是其中一个故事的版本,而另一个版本则是罗伯特·奥岑在1929年担任HaFraBa高速公路项目主席时发明了这个单词。但无论哪个版本,其实,Autobahn名字的发明者是罗伯特·奥岑就对了。


这条便是A555高速公路,也是德国第一条现代意义的高速公路,而这里的B9外交支线也能被视作“无限速”的发源地。


这位便是Autobahn名字的发明者,德国土木工程师罗伯特·奥岑。


说到德国的高速公路,国内很多噏主会大吹特吹“全球唯一无限速的高速公路”。这句话中的“唯一”便有问题,全世界范围内,有不限速设置的国家不止德国,南美洲的大国哥伦比亚的高速公路也是不限速的。下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不限速”是怎么来的?

首先,这条A555的高速公路开通时的剪彩人不是希特勒,更不应该将这个功劳张冠李戴给希特勒,负责为德国第一条高速公路剪彩的是科隆市的市长Konrad Adenauer(康拉德·阿登纳),这条高速公路采用单向两车道设计、全长20公里,当时的设计车速为120 kph,也就是说,德国的高速公路并非天生出来就是无限速的。根据未经证实的文献考证:“不限速”是惯例俗成而来,科隆到波恩这条A555高速的设计时速为120 kph,在二战前大部分的汽车都很难跑到这个速度,所以限与不限就没什么所谓了(1943年时,因为高速公路使用率太低,德国高速公路还出现过公交车和自行车);二战后,东西德分治,西德的名称叫联邦德国,波恩..就是统一前西德政府所在地,当时大量拥有外交豁免权的外交官在科隆居住,这条A555高速的支线又被称为B9外交高速,在外交豁免权及波恩的交通法律没有规定最高时速下,便出现了“无限速高速公路”的土壤,如果对此说法理解不了的话,可以看看咱们隔壁的..、在遇到美军犯事时是何等地无奈便可理解。二战后的德国与..一样,都可以视为“被占领国”,经济可以发展,但政治和军事这类上层建筑就不方便得罪以美国人为首的北约体系了,毕竟前有二战战败、后有北约华约冷战,所以,德国的“无限速高速”和..诞生的“改装法律”其实是一个性质的事,都是不想招惹“爸爸们”而起。二战后的50年代,德国高速公路被重新规划后并重新命名为Bundesautobahnen(联邦高速公路),里程数也大幅增加,加上遍布西德的美军及北约基地也带来大量的人员使用下,源自A555/B9的无限速“习惯”便被沿用下来。不过,2004年,这条无限速的发源地B9,因噪音限制而被限速。


小知识:..是全球唯一有明文改装法律法规的国家,而这部法规的出现的原因并不是..人多热爱改装,而是因为大量驻日美军将改装文化、街头赛车文化带到..,非法赛车事件频生并导致大量了平民伤亡后,..政府不得不在90年代末2000年代初,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引导民间这股风气,也顺便象征式地约束一下那些驾驶..牌照的美军车主。这些法规被收纳在..的《道路交通法》和《道路运输车辆法》内,明确界定了哪些项目属于“合法改装”、哪些改装幅度需要申报并换领特殊改装车牌照等等,但所有条款不能与环保及排放、安全等条款冲突,例如排气的噪音限制、排放物监测等等,都要向高位法看齐。


这是二战后的1951年德国的高速公路照片,虽然说双向四车道,但此时仍为出现车道分隔线、当时依然保留有二战期间的公交车配置,而分隔带上种草这个功劳应该属于希特勒。德国的高速公路在60年代在开始引入防撞护栏。


东西德统一后的德国高速公路路网图,但超过一半的联邦高速公路是有限速的,不要听到“无限速”就以为全国范围都可以随便起飞。建议限速130 kph,级别较低的则是120 kph,所以绝大部分德国驾驶者都不会一上高速就放飞自我的,都是乖乖地130巡航。


德国联邦交通部负责全国高速公路的限速规划,各州政府不能对高速公路实行一般性限速,而不限速公路是占比70.4%(含高等级公路,总里程数25767公里,联邦高速公路长度为13183公里,不限速路段占47%),其他路段均为可变(80~120 kph之间)和临时限制(130 kph),虽然要求实行限速的讨论几乎每年都会提出讨论,但联邦公路研究所则采取不断提高占比的方式扩大不限速范围。


德国高速公路的“不限速”是有条件的,体重超过3.5吨的机动车、卡车、拖拉机、拖挂车、巴士等都不能超过80 kph;摩托车、公交车不得超过60 kph;不来梅州均限速120 kph。


事故率的高低并不在于限速高低,更重要的是国民驾驶道德的教育水平和汽车文化的普及,请问今天的驾照考试制度下,有道德驾驶一门学科吗?(一张图怕有失公允,我放两张:留意堵车时,外侧车道的车都靠左了、中间车道也会尽量靠右,这是预留一条救援通道为目的)


不知道有多少国内的车友在德国开过车,笔者也算是一个来说说感受吧:首先,在德国高速公路上开车的压力比国内及其他有限速的国家要高得多,“无限速”是段落性的,某些路段可能会出现动物穿行或者有噪音限制的路段,车速就会被限制,除非你是当地人,不然眼睛是要紧盯分隔带上出现的限速牌和解除限速标志;再者,再快的车也要人去操控,你敢快,但会有比你更快的人,笔者就是试过开着700匹的改装RS6在快车道上表速290 kph+被后车闪灯要求让道的经历,你能开350、还会有360的车.......车速越快、双眼的隧道效应越强烈、还要不断盯着后视镜和控制车辆不跑偏影响其他车辆行进,这种感官机能确实很刺激,玩玩可以,长期在这样的道路环境下驾驶,并非普通人可以承受,所以,德国99.9%的驾驶者都会安分地低于140 kph的时速行驶在中间车道或内侧车道上(根据国际惯例,靠近分隔带一侧为外侧车道Outer Lane)。当然,经过近百年的高速公路使用经验和沉淀,普遍欧洲德国驾驶者的驾驶道德素质比国内高,即便是以“野”著称的意大利人和美国人,普遍素质也是较为文明,这一点不是崇洋..,而是有一说一,这个差距必须承认。


对于国内前段时间提出也实行“不限速”的问题,笔者的观点是强烈反对的!首先,国内进入汽车时代较晚,根本没有汽车文化中的用车文化、改装文化、赛车文化这三大分支的沉淀,加上应试教育下..出来的驾驶者,驾驶道德是严重缺失的;最关键一点,国内的汽车文化中,并无经历过“拉到爆缸都跑不上120的”汽车发展初级阶段,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以现今汽车的性能一上来就不限速,哪怕只是某一段推行无限速,那可以预见到的将是悲剧频发点或者寡妇制造路。


目前欧洲各国的普遍最高限速,但大部分限速130 kph的国家都会将上线默认为150 kph而不被罚款;但新司机三年内不得超过100 kph也是普遍做法。至于最低限速,一般就会介乎40~60 kph之间。


国内不少驾驶者会将超车道认为是“内线”,这个标准有什么用?你坐别人车的时候就多少会遇到过这种不一样的理解。图中所表述的就是国际通用规则:靠近分隔带的车道叫外侧车道、靠近路肩的叫内侧车道。下次上高速提醒司机准备出匝道就应该说:“要靠变线准备进入内侧车道,准备下高速了”,相信,那些比窦娥冤还冤的“出口处不注意制动距离”而追尾停在外侧车道的悲剧会少很多!


跟其他欧洲国家一样,作为汽车文化发源地之一的法国高速公路出现得很晚,它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原定于1940年完工的诺曼底高速,编号A13,连接巴黎与卡昂之间的223公里距离,但二战爆发后工程暂停,直至1946年6月9日才全线贯通。不过,法国高速公路的管理会较为多元化,全国的高速公路分属五家管理公司,总里程数超过1.1万公里,最高限速普遍在130 kph,雨天限速为110 kph。


法国的高速公路和他们的赛车场一样的命运,很早就提出,但自己都不搞。所以法国也是到了二战后才正式有了自己的高速公路。


另外一个,也是咱们国家努力追赶过和效仿过的美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则可以追溯到1908年的Long Island Motor Parkway长岛汽车大道,这是一条私人道路,也可以作为赛道使用,以混凝土构建、包括桥梁、隧道、护栏及14个收费站,全场72公里,1908年10月开始对外开放。美国的“高速公路”编号始于1926年11月11日,最早的一条(1号公路)则是最南端的Key West岛修到了加拿大边境的Fort Kent肯特堡,全长3846公里,但严格来说,这种公路仅与国内的“国道”或者“县道”相似,它并既没有完全分隔双向车道、也满布红绿灯和穿城过镇,这类公路的标识为:白底盾牌(已改红底)+数字。另外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名叫Interstate Highway州际公路,标识为蓝色盾牌+白色数字,这种高速公路的总里程数为78465公里,而这种现代化的高速公路是二战后由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参照德国高速公路的模式,于1956年6月29日定下来的规划,所有高速公路的资金来源来自油品税收,至1991年基本建设完成,这35年里一共花了1140亿美元。所以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咱们国家的高速公路网络的起步其实并不算太晚呢?至于有些公知口中也有“美国高速完全免费”一说,其实美国的高速公路是有收费的,尤其是某些容易拥堵的路段便会出现一些收费车道,车辆驶入后自动扣费,如果车上没有收费设备,账单也是跑不掉的,此乃笔者亲身经历,多花十几美元,快了不少也算是值得吧。


白底盾牌大概意思是国内的国道或者省道,但比国内的国道要宽大许多,一般限速多为55mph(90 kph楼下),蓝色盾牌的则是高速公路,美国部分高速公路的某些快车道是会收费,并非完全免费。


至于美国高速公路的限速一般由各州自行决定,一般多为65mph、即很多国内“公知”口中的“65迈”,也有些州或者个别路段能到75 mph的,不过更多的地方则采取“随大流”的方式,也就是说,如果所有车在限速75mph的地方都以80或者90mph的速度行进,那么就属于合法。另外,美国同样有测速(多为手持式或车载式,很少固定式),但只能从车后拍照,不能在车前方拍,所以美国的汽车牌照只需挂后牌(前面拍的多为Expressway的收费摄像头)。


1号公路是去往美国自驾游必走的路线之一(绝非由GM炒作出来的66号公路),尤其是从迈阿密去往Key West岛这一段,这条历史悠久的1号公路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高速公路,它跟国内的国道相同配置,美国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网也是二战后才诞生的。



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高速公路大多出现于二战后,例如..的高速公路建设始于1956年4月,由国家成立的..公路公司负责规划和建设,第一条高速公路是名古屋到神户的名神高速,1957年动工、1963年首段通车。..高速公路的法定限速为100kph,最低速度限制为50 kph,摩托车不得超过50 kph。..高速公路的字头为E或者C+编号的标识,至于中文的“高速公路”这个词从哪里来的,相信跟日文写法不无关系,毕竟现代汉语中、尤其技术词汇里太多都是来自日语了。另外,香港地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被称为快速公路,但形制上也是高速公路,1974年10月开工建设、1978年5月首段通车,这就是连接荃湾和屯门的屯门公路。..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1964年开工、1977年通车的麦克阿瑟公路,目前更名为中山高速公路。韩国首条高速公路于1968年通车,是从首尔至仁川。

除了各国的高速公路发展历程外,还有一些国际通行的指标性参数也需要普及一下的。高速公路必须具备单向两条车道以上,每条车道宽度为3.5~3.75米;纵向坡度不超5%、水平转弯半径最小值为750米;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高速公路标识采用的是1968年的《维也纳道路交通标志公约》所规定的设计,而该公约允许道路标志分为蓝色系统和绿色系统两大类,西欧国家大多采用蓝色体系,原东欧及亚洲、美洲等则多用绿色,包括中国和美国这两大经济体虽然也采用绿色体系,但并未签署加入维也纳公约。


高速公路标志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这个“高速公路起始点”标记,蓝色所谓西欧国家使用。


使用绿色体系标志的国家比蓝色的更多,包括全球两大汽车使用国都采用绿色系统,只不过这两国均无签署维也纳公约。


浅绿色是已执行公约的国家、深绿色是已批准的、..是已签署的、蓝色是南共体自成一格的国家。


看完的高速公路发展史,是不是对它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呢?

标签:
modiauto2004
无敌汽车网 微信号:modiauto2004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优质自媒体

小编推荐

  1. 1 刻纸图案可打印图片(儿童刻纸图案可打印图片)

    大家好,小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刻纸图案可打印图片以下问题,儿童刻纸图案可打印图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动漫人物本

  2. 2 u盘启动uefi和legacy的区别(u盘启动legacy和uefi什么区别)

    大家好,小伟今天来为大家解答u盘启动uefi和legacy的区别以下问题,u盘启动legacy和uefi什么区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一、意

  3. 3 2024年 春季 第八周 色彩油画

    列位家长好,每周我都邑按照教室情形给孩子的各项示意进行打分。( 注重,打分只针对孩子自身在该节课的情形,不与前一节课和后一节课对照,

  4. 4 电脑屏幕文字识别软件(电脑的文字识别软件)

    大家好,小豪今天来为大家解答电脑屏幕文字识别软件以下问题,电脑的文字识别软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ABBYY FineReade

  5. 5 风流邪神在都市(风流邪神在都市)

    大家好,小乐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风流邪神在都市以下问题,风流邪神在都市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风流邪神在都市》网络

  6. 6 个人创业:额度最高50万元,期限最长3年!

    本期介绍小我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1.适用对象在法定劳动岁数段内且未打点按月领取根基养老保险金手续、无不良信用记录的劳动者。2.申请前提(

  7. 7 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大家好,小伟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以下问题,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8. 8 冀教版三年级英语课程同步辅导

    发布教育资讯,流传教育理念,展示教育功效,供应教授资源。竭诚为张家口教育成长办事,为学生、家长和恢弘教育工作者办事。因微信公号改版

Copyright 2024 优质自媒体,让大家了解更多图文资讯!